序 鲜花大省的困惑 云南鲜切花产业发展是从16年前斗南农民自发种花开始的。短短十几年间,其种植规模和种植水平令世人瞩目。世界花卉王国——荷兰的拍卖市场协会专家,更对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表现出极大兴趣。他们认为,云花在地里的品质已经达到了欧洲一流水平。紧接着,大宗国际订单接踵而至。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云花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良机。 然而,就在云花大步迈进国际市场的时候,鲜切花产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井喷”式地涌现了。 “优质花产量太小和物流不畅两大瓶颈严重制约着云花外销。”云南英茂花卉产业公司总经理杨泮川说。 也就是说,云南在做大鲜切花产业的同时,才真正找到了自己和鲜花强国的差距,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说,云花品种几乎全部从国外引进,而且基本上是国际上二三流的品种; 同样种类的时鲜花卉,荷兰产的在花瓶中存活的时间可达1周,云花常常在两天后就开始凋谢; 比如说,交通瓶颈难破,令云花在逢年过节的销售高峰期运不出去,造成鲜花烂市——近年来鲜花比蔬菜便宜的现象屡次发生; 又比如说,缺乏知识产权,令云南花卉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再比如说,种植鲜花造成的土壤贫瘠化困扰着整个花卉产业,呈贡甚至出现购买泥土铺在种植鲜花多年的土地上以改善土壤质量的事件…… 因此有人说,云南不过是一个鲜花种植农场;但也有人认为,云南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鲜花大省。云南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鲜花强省,云南要走的路还很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云花自我超越的路从哪起步呢? 给云花插上外销翅膀 “国内市场风险太大,国际市场则一年签一次单。”云南何氏花卉公司的总经理何园园表现出对花卉出口的充分肯定。 “国际市场无限巨大。我们每年最多只能满足国外30%的需求,客户甚至把价格让给我们自己定。”种植出令荷兰专家赞不绝口的玫瑰的通海丽都花卉公司总经理朱应雄说。 事实上,从花农演变而来的云南花卉企业抖落身上的红土,走出国门,把鲜花销售到4大洲28个国家,赚取了比国内市场高得多的巨额利润。他们圆了一个国人想都不敢想的国际贸易之梦。云南鲜切花的未来发展方向被确定为出口导向型产业。 现状一花卉占昆明空港最大货运 有道是,全国每两支鲜切花,就有一支是云南的。我省鲜切花的90%以上销往省外及出口到国际市场。目前,云南花卉全年外运量约7万吨。花卉已成为昆明空港外运量最大的货物。 由于鲜切花的保鲜特性,所以在云花全年外运总量中,航空运输约占80%,只是在个别国家和地区存在转口运输的情况,如:出口俄罗斯等地通常是先空运到国内边境口岸,再用汽车转运到目的地。部分出口到日本、韩国的云花,也有先空运到国内沿海港口城市,再用冷藏集装箱海运到目的地的。由于昆明直飞的国际航线、航班较少,运费偏高,我省大部分的出口鲜花还得通过香港、曼谷中转,部分通过广州、首尔中转,形成至少两程转货运输。 云南花卉产品的航空运输,尽管在总量上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目前受销售市场分散、缺乏区域性货物集散环境、单一目的地货物总量不足等因素制约,现在还只能依靠客运航班的行李舱进行混装运输,尚未出现专业性货机运输的情况。 总体来看,云花外运由于国内运力的结构不合理,经常造成花卉运不出去和运价阶段性居高的情况,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而对国外市场的运输,则由于运力不足,形成航空货运垄断下的运价居高不下。目前我省每千公里国际运费单价高于国内运价2-3倍,同时也高于国际航空公司平均运价水平,使得我省花卉企业物流费用占商品成本的一半以上。运费占价格成本的比例太高,极大地挫伤了花卉出口企业的积极性,也阻碍了云花向远距离、高层次的国际市场开拓的步伐。 现状二缺冷链保护影响云花品质 除价格因素,云花到达目标市场的质量决定了云花的竞争力。由于鲜活产品的特殊性,鲜切花品质50%取决于种植,50%来自采后保鲜。 近年来云南花卉在生产技术、采后处理方面进步很大,产品的产地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荷兰拍卖市场协会的专家称誉我们的产品达到欧洲一流水平,众多国外花卉进口商均对云花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在云花从生产基地到采后处理及包装、仓储、运输的所有环节上,几乎都发生过冷链环节中断的情况。由于这些环节的冷链设施不完备,导致采后保鲜的关键技术环节——持续冷链的经常中断,致使云花的售前保鲜期大大缩短,并对花卉到达目标市场的品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在花卉出口运输的实际操作中,因为昆明出港航班运力不足,运价偏高,许多企业不得不利用云南周边国家和国内部分城市航班多、机场载运不足、价格低的优势,采用航空,甚至是铁路运到相应的城市,再航空转运到目的城市或地区,如云南到香港的鲜花,90%以上是通过广州、深圳转运过去的。到日本、新加坡的鲜花,大部分是通过曼谷等中转地转运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没有很好的冷链系统支持,更加剧了我省出口花卉在运输过程中的品质下降。近年来,以法国家乐福为代表的一批国际企业向云花企业提出了规模化的采购订单,但由于缺乏完善的冷链物流配套体系,直接导致这些大规模订单要么无法实现,要么被迫减少批量规模。这已成为制约云南花卉产业升级发展的瓶颈。 如何让云花不受运力限制地走出去?如何解决物流过程中的冷链运输问题?省政府、省花卉产业联合会和一些航空货运公司都在积极针对问题想办法。 昆明市先科航空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健建议,应积极推动将昆明建成中国区域性的花卉物流中心。对需要开拓的市场,开辟经第三地定期包机的鲜花货运定期航线。他认为,开辟包机定期、定舱位航线的优点是仓位有保证,定时定班,便于花卉企业组织出口。 还有人提出,有关职能部门应进一步推进花卉外运便利化体系建设。如海关应进一步推进昆明口岸“大通关”改革进程,实观便捷通关,提高通关速度、降低通关成本;检验检疫应继续改进现有花卉熏蒸技术,加强前期检疫监管,确保花卉在生产、加工阶段符合高标准要求,为花卉出口提供便利的服务。 出路二 东扩打造广州物流基地 省花产联提出在两年内实现“东扩西拓”计划,改善我省花卉出口物流条件。 “东扩”,即在巩固香港等东南亚地区传统市场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市场;“西拓”,即针对目前出口基数不大,但增长较快的中东、中亚及欧洲市场开展工作,争取短期内站稳脚跟,求得份额。 “东扩西拓”计划要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效,除了要有大规模的优质花卉产品做保证外,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物流运输问题。 围绕“东扩”计划,省有关部门计划引进国际资本,在广州建立我省花卉的现代物流系统。原因是昆明机场受我省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短期内不可能成为国内、国际航空枢纽空港,我省花卉产品必须寻找航线发达的空港建设辐射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现代花卉物流系统,比如广州。利用广州空港覆盖世界各地的航线网络,可实现云花对珠江三角洲、香港、澳门及华东地区和东亚、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地市场的运输销售。 另外,对“东扩”的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目标市场,针对运输成本高的问题,采取对出口花卉按不同市场给予不同标准的空运补贴的方式来解决。计划以此带动对上述目标市场出口量增长50%左右。 围绕“西拓”计划,对中东、中亚、欧洲等目标市场,针对目前无直航线路、运力不稳定以及花卉保鲜困难等问题,拟选择一家航空货运公司牵头,协调国内或国外航空公司经迪拜至欧洲的货运包机,至少每周一次在昆明经停上货,并由牵头的航空货运公司包下其每班30吨左右的舱位,为云花出口中东、中亚、欧洲市场提供稳定的运力。 “东扩西拓”计划若得以顺利实施,将很大程度改变我省花卉出口物流不畅的局面,降低出口运输成本,达到从根本上促进花卉出口的目的。 出路三 完善采后处理和冷链设施 围绕“企业集团化”和“花农大联合体”项目的启动实施,省花产联提出应短期内加强冷链环节的完善建设。 核心内容包括:生产基地建设加工保鲜包装和冷藏设施,建设花卉运输冷藏车,建设完善花卉交易后的再加工包装和冷藏处理设施以及从市场到机场的运输冷藏,车和机场的相关配套设施等,并将花卉运输冷藏车等配套设施直接逐一落实补贴给集团企业和花农大联合体。 若资金条件允许,项目共应建设、完善生产基地包装处理车间和冷厍各30个,建设完成用于省内花卉主产区、重点企业至交易市场和机场的花卉运输冷藏车30台。 2重知识产权提升竞争力 分析云南优质鲜切花总体规模不够的原因,主要是:花卉企业规模小,花农种植分散,缺乏组织和技术支撑;种源主要依赖国外进口,规模较小的花卉企业无力支付品种费;国家对花卉产业发展的扶持资金明显不足。 另外,由于没有完善的法制环境,国外育种商只把国际市场上二、三流的品种销售到我国,导致我省的鲜切花品种落后于国际市场。有的企业和花农使用非法自繁种球种苗进行生产,产品受到出口限制或者无法出口。 为此,我省正在抓紧制定、出台保护花卉新品种知识产权的地方性法规,争取在年内颁布实施。希望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上,争取两年内使我省30%以上的花卉种植面积合法地使用引进的品种。 事实上,我省不少花卉企业在步入国际市场的同时,认识到了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鲜花品种的重要性。在一些有条件的企业,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 昆明杨月季园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玉勇说:“云南植物资源丰富,育种的手段又很简单,只要坚持,就会有结果。我们公司在今年很可能有一个大的突破。”目前,该公司已经自主开发了5个具有国家林业局颁发的知识产权证书的玫瑰新品种,正在对1万多杂交种研发新品种。 另外,通海丽都花卉公司去年也获得了5个品种的国家知识产权证书,公司董事长朱应雄表示,争取今年再获得5个以上的专利品种。通过多年磨合,他们取得了国际育种商的信任,购买了15个市场流行畅销品种的专利权,并与这些国际育种商建立起新品种引试种及市场开发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现引试品种达到39个。 杨玉勇希望更多的花卉企业投身这项工作,他说:“法国梅昂公司拥有几百个品种的专利权,若云南有50个公司分别拥有5个专利,加在一起也有250个了”。 3提供技术培养现代花农 目前,云南生产鲜切花的主力军是花农,80%以上的花是由花农生产的,导致花卉产品的品质整体不高。这使云花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很难有太大作为。 德国科德斯月季育种公司戴维对记者说,制约云南花卉产业成长的因素,除了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和加工转化率低外,市场体系不健全也是一个不可低估的重要因素。云南企业由于没有理顺农民与企业的利益关系,市场行情好时企业相互争抢原料,市场行情差时,企业又压级压价损害农民利益。到头来,市场一有风吹草动,花农首先受损失。 所以,如何提高花农的种植水平和如何保护花农稳定的合法收益,是当前提高优质云花规模的重要问题。 昆明锦苑花卉产业公司董事长曹荣根提出:“应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品种引进和研发,开办云南花卉农民技能培训中心。”该公司开始大力培训企业和花农合作组织的技术骨干,夯实人才基础。 通海丽都提出了带领花农走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经营道路的做法。他们带领广大花农在公司统一的生产技术标准下开展专业种植。2004年,公司仅在通海及周边区域就整合带动了4410亩优质玫瑰鲜切花的种植,A级率从50%提高到80%,整合贴牌“丽都玫瑰”的个体花农每亩比种植蔬菜增收6658元。 省有关部门提出,要全面实施优质出口鲜切花增量工程,即“123+7工程”。通过构建企业集团和花农大联合体,建设出口花卉基地县、基地乡,使我省优质百合鲜切花的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优质康乃馨鲜切花的种植面积达到两万亩,优质玫瑰鲜切花的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同时实施7000亩优质种苗种球繁育基地建设,为优质鲜切花生产规模的扩大打下坚实基础。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4-30 19:20 , Processed in 0.08331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