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人们在物质需求基本满足的同时,开始追求精神享受,如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等。作为喜闻乐见的插花艺术,也慢慢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居室布置的新宠儿。鲜花的巨大消费,出现了鲜花店遍地开花、花卉市场不断涌现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600多万人口的杭州,鲜花店就有近千家,大型花卉市场近10个。如此之大的市场,需要众多的人去参与和经营。作为职业学校,其办学宗旨是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为他们毕业后走上社会,在较短的时期内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打下基础。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感谢学校设置了这门课,我们可以以插花的本领在社会上创造出一片新天地,插花可能就是我们今后的终身职业。”无论是出于兴趣爱好还是糊口谋生,插花这门艺术越来越受到青睐。所以职业学校应该开设这门课程,一为学生拓展就业渠道,二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三为社会输送插花人才。目前杭州众多的花店急需插花熟练工且能独当一面,既会插花又善经营者,年薪2万元左右,这对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来讲是有一定诱惑力的,可能其他城市也有类似情况。笔者认为,通过教学双方的努力,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业内行家或插花界知名人士,这既为学校争了光,又为学校做出形象宣传.同时也为学校积累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毕竟是学校的骄傲。 课程的合理性 课程的合理性是指理论讲授课和实践操作课的比例要合理。拿笔者授课的学校来讲,一个学期19周计38个课时,其中理论讲授24个课时,实践操作10个课时。实地参观4个课时,同学们普遍反映,实践操作太少。插花毕竟是一门更注重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学科。有一位同学在考卷上这样写到:“当看见美丽的鲜花时,我想把它插成一件优秀的插花作品,但当拿起花时,又不知道该怎样插,有时心里想的与实际制成的相差甚远。”有的说:“一个学期下来,还不能插好一盆花。”这有老师的责任,也有学校的责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实践课的重要性。笔者有十多年的插花经历,真正用于学习插花理论的时间较少,大量时间花在实践操作上,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笔者认为,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合理比例是5比5,这是底线,假如设施完善、资金充足,实践课还可适当再增加,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而且实践教学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讲,要比理论教学更为明显,甚至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安排的时效性 安排的时效性是指课程安排在第几学期最为有效。笔者授课的学校是大专院校(学制三年),校方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开设插花课,学生一致认为开课太迟。同学们表示开课宜早不宜迟,有的说:“大一大二的假期,闲着没事,想去花店打工,学学插花,当花店老板听到没学过插花或不会插花时,一口拒绝。进入大三,一是面临毕业,二是面临就业,各种压力增加,精力分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笔者认为,插花课安排的最佳时间在大一为宜,在这阶段,一有较充足的时间学习,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插花或观摩展览,结合插花展览,现场讲课,现场点评,兴趣会更浓、印象会更深、效果会更好。有此基础后,去花店打工或许不会遭遇拒绝,或许有更多的机会参观或参加插花展览,因为全国或全省的大型插花展览一般每两年一次,若放在大三,这种机会就减少了,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学校都是一种学习机会的失去。 要上好插花课,因素很多,其中老师是关键,除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插花技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较深的社会阅历和大量的行业信息。在讲课时,笔者经常联系实际,介绍一些插花展览的情况,如1990年至1994年每两年一届的中国插花展览、中国花卉博览会插花展览、’99昆明世博会插花专题展、首届中国国际插花花艺博览会(2001年深圳)、首届中国插花花艺大赛(2002年天津)等,使同学们了解了大量的课外知识。同时结合目前插花的发展形势,指出教材中某些欠妥的内容和提法,教导学生们不要迷信课本,也不要认为老师讲的都是正确的。 只有具备敬业、认真、负责、随和、谦虚的态度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才能深受学生的推崇,从某种意义上讲,老师授课的受欢迎程度,决定了学生对某学科的兴趣爱好程度。 形式的多样性 形式的多样性是指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插花是一门注重动手操作的课程,除理论授课外,其他几种教学方式最好一并跟上。 一是老师的示范教学:即边演示边讲解,给学生们有一个直观的视觉感受。 二是电化教学:利用投影、录像等电化教育形式,让学生多对插制花艺作品的过程进行观摩,然后老师点评作品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三是参观教学:结合参观进行教学,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观省、市乃至全国的插花展览,这当然是可遇不可求的。 四是动手教学:让学生动手制作,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了理论,又观摩了演示,在此基础上应进入动手制作阶段。这是一个将理论转变为实践的过程,对初学者来说,是重要的一步。许多初学者普遍反映,如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体现在具体的作品中,这是很难的。其实要学好插花和学好书法、绘画等艺术类学科有共同之处。那就是从临摹开始,按老师教学的作品依样画葫芦,也可临摹优秀的作品,熟能生巧,插多了就会得心应手。 五是比赛教学:借比赛之机,现场教学。 六是研讨教学:确定研讨主题,组织师生间的研讨或学生间的研讨,这样既增进师生间的友谊,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可提高教学效果。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5-1 11:19 , Processed in 0.11776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