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世界很多国家如日本、美国以及东欧等国家都有报道。上海、北京、南宁、南昌、杭州等地均有发现。 【症状】患病美人蕉叶子上发病初期为褪绿小点或花叶;严重时叶子畸形、卷曲、黄化,甚至枯萎,植株矮小;特别是普通美人蕉、大花美人蕉和粉叶美人蕉等品种,其症状尤其严重;红花美人蕉比较抗病,花瓣上形成碎锦。北京种植的美人蕉表现为黄绿或深浅绿相间条纹,植株矮小。 【病原】 引起美人蕉花叶病的病原是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病毒粒体为20面体,直径28-30nm;汁液的致死温度约70摄氏度;稀释终点为10-4;体外保毒期在20摄氏度以下3-6天。另外,我国有关部门还从花叶病病株内分离出美人蕉矮化类病毒(Canna dwarf viriod ),初步鉴定为黄化类型症状的病原物。 美人蕉上带毒母株是病毒的重要来源,分株繁殖是重要的扩散途径。田间的传播是通过蚜虫。蚜虫在病株上取食1分钟就可带毒,在健株上取食1分钟,即可将病毒传上。病毒在虫体内的有效时间不超过4小时。病、健株间的接触,田间操作,也可传毒。 【发病规律】黄瓜花叶病毒在有病的块茎内越冬,由病块茎做远距离传播。美人蕉花叶病发生极为普遍,由于采用营养分根繁殖,使病毒代代相传,逐年加重。黄瓜花叶病毒和美人焦花叶病毒传播的途径主要是蚜虫和汁液接触传染,特别是棉蚜、玉米蚜等作非持久性传毒。易于汁液接种,如采用摩擦接种法,可在心叶烟、三生烟、黄瓜、昆诺阿藜、曼陀罗、苋色藜、千日红、豇豆和蚕豆等植物上产生病毒病症状。美人蕉不同品种间抗病性有一定差异。普通美人蕉、大花美人蕉、粉叶美人蕉发病严重,红花美人蕉抗病力强。 【防治方法】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5-1 00:07 , Processed in 0.06152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