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茉莉花白绢病

2006-7-29 11:10| 发布者: 美好时光| 查看: 4| 评论: 0|原作者: 佚名|来自: 本站原创

        【分布】苏州、杭州、上海、南京、福州、台湾。

    【症状】病害发生在根颈和根部,条件适宜时可蔓延到下部叶片。根颈部位变褐腐烂,逐渐蔓延扩展,产生白色绢丝状薄膜,多呈辐射状,边缘尤其明显,绢丝状菌丝可以蔓延到根颈附近土壤,严重时全盆土壤充满白色菌丝,以后在菌丝薄膜上形成菌核,菌核初为白色,逐渐加深成黄色、茶褐色直到深褐色,油菜籽状大小。皮层腐烂死亡后引起叶片枯死脱落,严重时全株死亡。在十分潮湿条件下,菌丝可直接蔓延到下部叶片,产生大量白色绢丝膜,包围下部枝叶,使叶片出现水渍状斑,在绢丝膜上产生菌丝。

    【病原】病原为真菌.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小菌核属。菌核初白色,后由淡黄色渐变呈栗褐色至茶褐色,表面平滑,球形或近球形,直径0.8~2.3毫米,与油菜籽十分相似。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32~33℃,最高温度40℃,最低8℃。耐酸碱度范围为pH值5~9。


    【发病规律】病菌寄主广泛,达200种以上。以菌核或菌丝在土壤、病株残体、杂草上越冬.菌核在土壤中存活4年以上,但在高湿条件下存活期很短,不耐水浸。病菌以菌丝在土壤中蔓延,远距离传播靠流水或病苗、病土、病盆的人为转移。换盆土时使用垃圾土、菜园土时容易发病,连作或连续使用病盆土病重;高湿度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轮作,病盆土集中处理,以倒入稻田为好,盆土取自无病地块,并以稻田土为好。有机肥要充分腐熟;从无病植株上剪取繁殖材料;温室越冬时避免密集堆放。

    (2)拔除病株及土壤消毒。早期发现被害植株,宜及时拔除加以烧毁或深埋,病穴灌洒86.2%的铜大师800~1200倍,50%代森铵500倍液或撒施石灰粉。拔除病株工作应在菌核形成之前进行。

    (3)药剂防治:50%退菌特每666.6平方米用1 000克;发病初期灌浇50%代森铵1 000倍液,隔7~10天后再洒施一次,以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应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洒施植株茎基周围土壤,以抑制病害蔓延。 以后再浇其他杀菌剂;盆土可用82术木霉麸皮制剂(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产品),按0.5%的土重拌人土壤,装盆后使用;也可挖去一部分盆土,装入拌和制剂的土壤。

    (4)物理防治:盆土用加热方法灭菌。

  (5)生物防治。利用抗生菌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防治茉莉花白绢病有良好的效果。先培养好木霉的菌种,然后混合到灭菌过的麸皮上,配成木霉制剂。木霉制剂使用时,再与细土均匀混合施到土壤中,土壤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促使木霉在土壤中大量生长和繁殖,以抑制白绢病菌的生长,从而达到防病的目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5-1 00:06 , Processed in 0.07118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