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与为害 水仙黄条斑病是由马铃薯丫病毒组的水仙黄条斑病毒侵染引起的,病毒粒体线条形,大小为700-800nm (国外报道为755nm×12-15nm)。病毒内含体为风轮状;钝化温度为70-75摄氏度。稀释终点为10-2-10-3;体外保毒时间随温度而变化,21-24摄氏度时为3天,18摄氏度时为84天,0-4摄氏度时为252天。 黄条斑病毒在鳞茎内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水仙黄条斑病毒是由桃蚜、豆卫矛蚜、豆无网长管蚜和马铃薯长管蚜等多种蚜虫作非持久性传播,汁液也可以传毒。无蚜虫的田间和在温室栽培,病害不易发生与蔓延。推迟鳞茎收获期或两年以上的连作,都会延长蚜虫在叶簇上的生存期,增加病毒病的传播机会。带毒鳞茎作繁殖材料,将成为田间植株感染的潜在毒源,病害的传播率与带毒鳞茎的数量成正比,如将有10%、20%或50%感病的鳞茎分别种入小块田中,3年后无毒鳞茎的感染率分别相应为16%、46%和90%。感染黄条斑病毒的水仙主要有明星水仙、红口水仙、黄水仙和淡黄水仙等。 防治措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5-1 11:39 , Processed in 0.13152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