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月季白粉病

2006-7-29 15:27| 发布者: 美好时光| 查看: 4| 评论: 0|原作者: 佚名|来自: 本站原创

    月季白粉病是世界性病害,我国各地均有发生。该病对月季为害较大,病重时引起月季早落叶、花蕾畸型或完全不能开放,温室发病比露地严重。
    白粉病是月季叶部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害,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可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症状】发病部位为叶、嫩梢和花,明显的特征是感病部位出现白色粉状物。生长季节感病的叶片出现白色的小粉斑,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状的白粉斑,严重时白粉斑相互连接成片。老叶比较抗病。叶柄及皮、刺上的白粉层很厚,难剥离。花蕾染病时,表面被满白粉,花朵畸型。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蔷蔽单丝壳菌(Sphaerotheca pannosa),属子囊菌亚门,无性阶段为白尘粉抱(Oidiumleucoconium)。病原茵以菌丝体在芽中越冬,翌年,病菌随芽萌动而开始活动,浸染幼嫩部位,产生新的病菌泡子,借助风力等方式传播。露地栽培月季以春季5-6月和秋季9-10月发生较多,北方地区主要在春季为害,温室栽培可周年发生。当室温为2-5℃以上时,便可发生自粉病夜间温度较低(15-16℃)、湿度较高(90%-99%)有利于孢子萌发及侵入,白天气温高(23-27C)、湿度较低(40%-70%)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及释放。品种间抗病性也有差异,小叶、无毛的蔓生多花品种较抗病;芳香族的多数品种,尤其是红色品种均易感病。
 
   【预防的方法有】

1.在早春植株萌动前,喷一次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杀死越冬病菌。

2.月季植株翌春展叶后,每隔半月喷施一次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连续3至4次,巩固预防效果;或用等量式波尔多液于展叶后每隔半月喷一次,连续3至4次,可在月季叶片上形成一层良好的保护膜,防止病菌孢子的侵入。

3.用27%的高脂膜乳剂50至100克,于发病前或发病期加水7升,均匀喷布于叶片的正反两面,每隔一周喷一次,连续2至3次,可形成一层透光、透气的保护膜,既可防止病原菌孢子的侵入,又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此外,大棚栽培切花月季,还应增加通风透气,并给予充足的光照,增加植物抗性,可明显减少白粉病的发生;同样避免氮肥过多,适当增施磷钾肥,早春修剪并烧毁感病的枝叶,也非常重要。

4.改善种植条件,温室要通风透光,降低湿度,避免施过多的氮肥,适当多施磷钾肥,

     【治疗方法】

1.无病期用40%的多硫悬浮剂(多菌灵和硫磺混合而成的广谱性杀菌剂)15至20克,加水7.5至10升喷布叶面,每隔7至10天喷药一次,连续2至3次,效果相当不错。
2.用氟菌唑防治,发病初期喷第一次药,间隔10天喷第二次,一般用30%的氟菌唑800至1000倍液;注意施药后要立即洗净脸手脚等裸露部位,并漱口,不可将剩余农药倒入水田、河流或鱼塘中,以免造成对人畜等的危害;它是治疗白粉病的首选农药。
3.生长期选用50%的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20%的粉锈灵乳油3000倍液、50%的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任选一种每周喷洒植株一次,连续2至3次,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发病初期喷洒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也可喷施1千克/升的石硫合剂。
4.结台修剪剪除病枝、病芽和病叶,减少浸染源。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5-1 00:10 , Processed in 0.06945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