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花友社区 花讯首页 花卉资讯 特别报道 查看内容

热点品种追踪 金叶栾“移民”北京

2009-2-21 13:25| 发布者: 美好时光| 查看: 143| 评论: 0|原作者: 未知|来自: 中国花卉报

  沉寂了两年多的金叶栾出现在了北京郊区的一个苗圃里,生产初具规模。

  7月中旬,记者闻讯赶到了繁育金叶栾的苗圃。在一片雪松林子里面,整齐地栽种着几排金叶栾,1米多高,叶色金黄。金叶栾的选育人王国栋说这些都是他从山西老家移栽过来的。在苗圃深处,有700多株胸径4厘米左右的栾树,在3米左右的高度截了头,嫁接上了金叶栾枝条。王国栋说这些嫁接的金叶栾明年就可以形成丰满的树冠,用到绿化工程上去。这些大苗的旁边,是一大片高度在1米左右的金叶栾嫁接苗,这是为明年大量扩繁准备的。
  
  据了解,苗圃里的金叶栾都是今年春季刚开始移栽或扩繁的。王国栋说,之所以来北京发展,一是因为找到了北京当地的一个合作苗圃,二也是考虑北京区位优势明显,对推广新品种有利。
  
  山西农民王国栋是金叶栾的选育人。早在1986年时,王国栋就在一座深山里发现了一株叶色金黄的栾树。2000年,王国栋开始从这株栾树上取枝条用普通栾树嫁接,在自家院里扩繁。嫁接选育几年后,王国栋发现金叶栾黄色性状稳定,2003年开始向外宣传。因为家贫,王国栋无力独自推广,就想到找人合作开发,并于去年找到现在合作的苗圃。
  
  金叶栾嫩梢为红色,叶色金黄,耐寒,耐旱,观赏和推广价值较大。而且目前国外尚无有关此品种的记载,有一定的出口前景。

 

    高3米左右的嫁接金叶栾

  ------记者感言 王国栋们不该贫穷
  
  搞品种选育的人都知道,要选出一个优良品种,除了自身努力外,运气也很重要。所以也可把有成就的育种家称为幸运儿。按照常理,幸运是可遇不可求的,非常难得。幸运的人也应该是有福之人,能够过上比较好的生活。可这点目前还没在民间育种人王国栋身上体现出来。
  
  一个去过王国栋家的朋友用“非常困难”概括了他的家境,困难到什么程度,“大夏天没地方洗澡”。这就是选育出金叶栾这个优良品种的王国栋的现状,因为没钱,他没法大量扩繁,因交不起新品种保护费而没法申请新品种权。其实不仅王国栋,比他名气大得多的民间木兰育种家王飞罡的日子也过得很拮据。在今年北京的一个展会上,王飞罡举着被刀划得满是伤口手说:“要是在国外,我早就发财了,现在为了省钱,还不得不自己动手嫁接。”
  
  其实不用在国外,如果王飞罡和王国栋是在一个科研单位,日子也会好过得多。不仅有课题经费,育出的成果还可能获奖,品种的推广也不用他们费太多心。而他们既要冒着前期投入打水漂的风险,又要承担选育的品种被他人无偿利用的后果。现在,王飞罡选育的木兰已花艳长江南北,王国栋的金叶栾也可能黄透长城内外,他们的新品种很好地绿化美化了我们的环境,而他们却在体验生活的艰辛。面对这种情况,王国栋们是当悲还是当喜?
  
  王国栋们的聪明才智和运气,也给他们带来了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的契机。他们想抓住这一机会,却又感觉无能为力。“我一个农民,哪有钱做推广?”王国栋说,而要找人合作,“多数是想买几个苗子回去自己繁。”而国家有关部门的资金,作为一个农民是很难申请到的。而且,即使花钱申请了品种权,品种也很难得到保护。王飞罡说,无偿种植他专利品种的苗圃产品卖得比他好,李逵斗不过李鬼。
  
  王国栋们拥有这样好的品种,为什么不能帮他们过上好日子呢?是不是我们在对待这些民间育种家的制度上和保护他们权益的制度上有问题呢?我们的社会确实应该给予这些勤于钻研、勇于创新的王国栋们相应的待遇,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5-2 10:54 , Processed in 0.82718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