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竹直锥大象虫

2009-2-21 17:09| 发布者: 美好时光| 查看: 35| 评论: 0|原作者: 佚名|来自: 本站原创

【目科】鞘翅目,象虫科。

【学名】Cyrtotachelus longimanus

【分布】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东、广西、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等地区。

【危害对象】青皮竹、绿竹、崖州竹、粉箪竹、撑篙竹、山竹等。

【危害征状】主要以成虫和幼虫危害,造成断头竹、畸形竹以及大量退笋,严重影响竹株正

常生长。

【形态特征】

 (1)成虫:雄成虫体长20~35毫米,体宽10~1 5毫米;雌成虫体长16~30毫米,体宽9~12

毫米。虫体红褐色,前胸背板上有不规则圆形黑斑;鞘翅外缘不圆,呈截状,臀角位置无突

刺。前足腿节、胫节与中足腿节、胫节等长。

 (2)卵:长椭圆形,长3~4毫米,宽1.2~1.4毫米,初产时为乳白色,后渐变为乳黄色;

卵壳表面无斑纹、光滑。

 (3)幼虫:初孵时为乳白色,体长4毫米左右;老熟时体为淡黄色,体长40~45毫米,头黄褐

色,前胸背板具有黄色大型斑块,并有一隐约可见的灰色背线。

 (4)蛹:长30~40毫米,初为乳白色,后渐变为土黄色,外有一个由竹笋纤维与泥土混成的

长椭圆形茧。

 【发生规律】一 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茧中越冬;翌春5月上旬出土,出土后隔天即取食

嫩笋,每次取食4~5小时以上。取食后2天即交尾产卵。卵多产在距笋梢8~30厘米处,每穴

产卵一粒;雌虫 一生能产卵20~30粒;卵产出后经3~4天即孵化,初孵幼虫很少活动,经半

小时至3小时,向下取食;3~4天后食量增大,再向上取食,直到笋梢;老熟幼虫多在后半夜

在竹笋蛀道中上行至距竹笋顶梢13~20厘米处咬断笋梢,切口整齐,并用笋屑、粪便堵塞切

口的蛀道孔,然后回转下行7厘米左右处咬断,幼虫连同这一段笋一同落地,笋筒长约5.7~

8.8厘米,落地后幼虫可以带着笋筒在地面爬行,寻找适宜处入土。幼虫以土做成蛹室,在

蛹室内经过10多天,再脱皮化蛹,蛹期约14天左右。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每年5~8月间,利用成虫有假死习性,进行人工捕捉。

  (2)药剂防治:选用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油300倍液注射,毒杀幼虫。事先应

用钻头在虫孔附近钻一孔,孔口向上。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5-1 06:19 , Processed in 0.07860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