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中国花艺史上,她们功绩显著,无可替代,获得中国花卉报社授予的“中国杰出插花艺术家”荣誉称号,是业界众望所归。 王莲英: 扎根本土重拾文化 中国插花的继承和发展,必须要建立在对插花历史的牢固把握上。在这一点上,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常务副会长王莲英的工作得到了业界的一致尊敬。 1987年,正在北京林业大学任教的王莲英,在自己的花卉学教材上,看到“插花的形式和技法”这一章,善于究根问底的她希望能为学生透彻讲解,自己课下又查阅了大量资料,有两个发现让她难以平静,一是中国人自古对花的感情就浓烈、深厚,到了六朝时期,文人墨客的插花已经极富诗情画意;二是反映中国传统插花的资料少而零散,造成今天的教学体系几乎是空白。 怀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王莲英将大量的业余时间投入到中国传统插花的研究中。原本学园林的她,废寝忘食地查阅史书,研究古代绘画、工艺美术、园林、建筑等艺术,从构图、主题、技巧等各个方面,与插花相结合,揣摩中国插花的原理和文化。这一年,中国花卉协会在北京举办第一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时任花协副秘书长的夏佩荣鼓励王莲英组织其中的国际插花展览,并邀请了日本、香港的花艺展团。在当时,组织这样的展览在王莲英看来是条件欠缺,很难想象的,然而重任在肩,深感压力的她于是亲自跑到上海、广州等地,请来当地的花艺领军人物蔡仲娟、王绍仪等率团助阵。没想到,插花展览在社会上反响很大。不久,王莲英在中国花协的支持下,组织成立了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并任第一任会长。同一年,她又组织成立了北京插花艺术研究会,并任会长。 从此,王莲英研究插花、推广插花,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宽。1987年到1990年,她组织研究会成员研究中国古典插花名著《瓶史》和《瓶花谱》,古文理解上有疑难,就请教古典文学教授;理论上不清楚,就学习现代插花。三年的心血,凝聚成了《中国插花名作名品欣赏》,这是建国以来国内首次系统总结和分析中国传统插花的力作,在业界至今影响深远。她多年来主编的一批插花图书———《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获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银奖)、《中国插花》、《插花艺术问答》、《实用插花110例》、《插花创作与赏析》等,成为业界的必读教材。 从1987年开始,王莲英积极在本校并先后在海淀区其他13所高校开设了插花花艺课程。1995年,经过不懈努力,她在北京林业大学成立了“全国插花花艺培训中心”,亲自主持教学活动并授课。如今,受教于王莲英的学生已经有数千人。作为业界德高望重的前辈,王莲英先后担任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花卉博览会评委、历届全国插花大赛评委。上个世纪90年代末,她分别受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劳动部的委托,主持了“国家插花员职业标准”的制定。 人物简介:王莲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1936年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现任中国花卉协会理事,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常务副会长、北京插花艺术研究会会长。
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副会长蔡仲娟是中国花艺界备受尊敬的资深前辈,她如今入行已经47年,造诣深厚,她的插花雅致脱俗,意境深远;她的风度谦和豁达,教书育人,推动业界发展勤勤恳恳,不遗余力。 早在1959年,在上海市园林局工作的蔡仲娟,因负责接待外国元首来访时的花卉布置,就率先涉足到这一行业。当时,上海的插花师傅只有两三个,蔡仲娟经常去看他们插花,一看就入了神。没有教材,她就从《花鸟鱼虫》这样的小册子里寻找一章一节的相关内容,自己摸索。 1983年,已经拥有丰富插花经验的蔡仲娟,被公派到前南斯拉夫一个国际花展上做表演,这是解放后中国插花艺术首次登上国际舞台,蔡仲娟的表演引起了小小的轰动,当时有观众在留言簿上写道:中国馆是最漂亮的展馆。在这次展览上,蔡仲娟也第一次发现,作为拥有5000年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国插花在世界上名声很大。对比国内插花业的无声无息,蔡仲娟的心情不能平静,她告诉自己,学习插花对自己不应该是个人兴趣,而是事业,是历史的责任。 回国后,蔡仲娟积极筹备,获得相关部门批准后成立了上海插花艺术研究小组,1985年,小组更名为上海插花艺术研究会,蔡仲娟任会长。任职伊始,蔡仲娟就明确了一个思路:插花要想发扬光大就得从普及开始。她确定了研究、培训、展览三条路交叉行进的目标,志在兴盛上海插花业。 当时研究会负责收集整理文献,编辑插花图书,蔡仲娟并不局限于故纸堆,也及时地把大家的实践经验和日本花道的思想结合到书中去。由她主编的插花专著《中国插花艺术》、《中国插花荟萃》、《艺术插花指南》、《中外艺术插花作品选》等,图文并茂,读来令人深受启发。1987蔡仲娟又组织成立了上海插花花艺协会,并陆续开展初、中、高级插花员培训,因学员太多,师资缺乏,1998年,协会开办了插花员师资培训班,第一期的学员就达到了50名。 1996年,上海插花花艺协会与上海国际友好城市基金会合作,主办了“花之韵”第一届上海国际插花艺术展,来自日本、德国等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200多件插花作品,打开了上海与国际插花业交流的新局面。到今年,“花之韵”已经举办了6届,在亚洲影响广泛,成为中国大陆一个公认的名牌精品花艺展。2000年开始,协会每年参与主办的“精文杯”插花花艺大赛(今年改名为“上花杯”),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方面,对上海花艺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今年第四届亚洲杯插花花艺大赛上,蔡仲娟获邀担任评委组组长。 人物简介:蔡仲娟,1935年生。园林设计专业本科毕业。曾任上海市园林局办公室主任、局党委副书记等职。现任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插花花艺协会会长、上海市插花花艺学校校长。
王绍仪从小爱花,北京的家里有一亩地的大花园,种满了牡丹、芍药、丁香、月季等,她时常剪下来练习插花。1965年,她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毕业,分配到广州市园林局。1981开始,广州的日本领事馆连续两年举办草月流的插花表演,请来了日本的花艺师,王绍仪也参与了接待工作,这是她最早接触到插花。1983年,当领事馆再次邀请王绍仪时,她提出这一次的活动要改成中日双方插花表演,中国派出老、中、青三代花艺师献艺,王绍仪则代表中年组出战。活动之后,日本花艺师心悦诚服地在答谢酒会上对她们说,日本插花是从中国传过来的。 1984年,在王绍仪的倡导下,广州插花艺术研究会成立了,王绍仪任副会长和秘书长。王绍仪感悟到,岭南花材不论是木本的,还是草本的,不同于北方,因二者材质不同、形状不同,插制手法和表现的主题也就不同。在此基础上,只要潜心研究,一定能够创造出独特的岭南插花艺术风格。从此,她极力倡导用本地花材,形成地方风格。1987年,她带队参加在北京农展馆举办的第一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广州展区春意盎然,吸引了无数观众。一位领导同志的夫人评价说,广州展区的插花有诗情画意,有地方特色。她听后激动不已,增强了搞好广州插花花艺事业的信心。 王绍仪心态年轻,愿意积极组织大家四处参观考察,增长见识,提高水平。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她连续15年率团赴香港观摩花卉展览,2003年,她率团参与香港花卉展布展,《春华秋实》获得“最佳设计奖”。2004年和2005年,她获邀担任香港花卉展东方式插花的评委。从1990年开始,她连续三届担任全国插花花艺大赛的评委。1999年,王绍仪获邀成为99昆明世博会评委。在今年广州举办的第四届亚洲杯插花花艺大赛中,王绍仪担任监委,并承担了多个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 王绍仪多年在广州插花花艺培训中心担任顾问,退休后,她又成立了王绍仪花艺工作室,在花艺教育上投入了大量心血。她组织编写的《艺术插花》、《广州插花》及《穗港插花》等著作,获得了国内外插花同行的高度评价。 人物简介:王绍仪,1942年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园林系。现任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副会长、广东园林学会插花专业委员会主任,广州插花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广州插花花艺培训中心主任。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5-10 10:24 , Processed in 0.06688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