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花友社区 花讯首页 花卉资讯 各地总揽 查看内容

山东胶州:昔日荒芜地今日大花蕙兰“香”

2009-2-21 14:37| 发布者: 美好时光| 查看: 133| 评论: 0|原作者: 宋学春 赵法文|来自: 人民网

   站在山东省胶州市杜村镇政府大楼上往南眺望,一座座现代化的钢结构大棚连成一片,大棚里生长着生机盎然、能带来高利润的大花蕙兰。六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江北地区最大的大花蕙兰生产基地。

  六年建成江北最大基地

  山东半岛跟韩国的纬度相近,适宜大花蕙兰生长的环境,而PH值在5.5~6.5之间的水最适合大花蕙兰生长。2000年,兰源花卉的总经理金东权和他的一些韩国朋友在山东四处选择适合大花蕙兰生长的地方。经过多方考察,金东权将杜村的水样,连同山东其他地区采集的水样一起送到韩国化验。化验结果显示,杜村的水样是最适合大花蕙兰生长。当年金东权的兰源花卉和朋友的兰虹花卉公司各投资300多万元,落户杜村,搭建了一个30多亩的种植基地。杜村镇抓住这一机遇,顺势规划了一个面积2000亩、总投资1000万美元的青岛(杜村)花卉大世界同步建设,朝着集高科技组培、栽植、切花处理、出口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花卉基地的目标迈进。

  “今年5月刚引进济南一家最大的花卉企业———济南奥利花卉集团,该企业计划投资1000多万元,已建起建筑面积达一万平方米的大棚,年底有望完成两万平方米大棚的建设。”该镇花卉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刘忠欣介绍,经过几年的发展,落户花卉大世界的国内花卉企业40余家,韩国企业也由原来的两家扩大到8家,投资额达400万美元,开发建设600亩,建成现代化钢结构调温、调光、调湿大棚5万平方米。目前,花卉大世界拥有两处花卉组培室,其科研开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年研发新品种可达30个以上,年组培能力达到2000万株,商品苗每年可多出400万株。

  据了解,杜村花卉大世界以高档兰花系列为主栽品种,现入棚花卉达200万盆,其成花部分出口韩国和东南亚等世界各地,去年出产成品花10万盆,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

  百余农民“掘金”兰花种植

  韩国花卉企业的落户不仅带来了高新种植技术和市场信息,更使当地农民从传统种植业中脱离出来,使杜村镇周边的企业和农民也开始加入到种植大花蕙兰的行列中来。据刘忠欣介绍,当地有300多名农民直接在韩国花卉企业打工,每人每年可增收7500元。通过在花卉园打工,农民也逐渐掌握了这门曾被认为高深莫测的“学问”,掌握了生产技术、信息交流、市场销售等方面的知识,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创新。为了更好地学技术,当地农民还自费到广东、海南、云南等地考察。

  杜村镇农民柴寿永是当地农民中“另起炉灶”较早的一个。他说,2000年韩国客户在杜村镇花卉园区落户种植大花蕙兰时,他对这种“贵族花卉”认识是零。而让他对大花蕙兰产生兴趣的是一场讲座。2004年,杜村镇请来德国专家举办了一次兰花知识讲座,讲座结束后,镇政府鼓励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对创业的“小老板”给予政策优惠和奖励。柴寿永有了“要己试试看”的念头。2005年,柴寿永同几个抱着同样想法的朋友先后到青州、威海、寿光、海阳、乳山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大棚设计、兰花种植等方面的技术。2005年秋,他们几个人合伙投资20万元建成了三个冬暖式大棚。今年春天,他们又一起到浙江、广东、云南等地考察了当前热销的品种和提供种苗的韩国企业。今年4月,柴寿永等人筹集资金50万元先后两次从广东陈村购进7000株花苗,到今年春节前,他们就可以将育出的成品花上市销售,预计年底收入可超过20万元。“今年就有5户农民新建了20多个大棚。”刘忠欣说,目前,周围10余个村庄的近100多人开始“另立炉灶”,由当地农民兴建的“花棚”达到10万平方米。当地养花专家的人数已达到40多人,直接或间接从大花蕙兰产业中受益的农户已达400多户。

  克服困难铸造产业“航母”

  大花蕙兰产业是个高回报的新兴产业,但是市场风险也很大。一亩大花蕙兰大棚的建设费用至少得十几万元,每亩大棚需要铺上1.5万株花苗,一个大棚完全建成至少得30万元。另一方面,大花蕙兰从组培到开花至少需要五年时间,而组培技术是一种在无菌环境中的植物克隆技术,农民难以掌握,大花蕙兰的后期培养对于温度湿度的调控要求也非常严格,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投入血本无归。

  尽管在推广大花蕙兰面临诸多困难,在青岛市和胶州市政府的支持下,杜村是想方设法推动这项产业做大做强。在投资30万元进行软硬件环境建设的基础上,今年杜村镇又投资100万元,新建二纵一横三条长达5000多米道路,其中硬化沥青路面达1500米;投资50万元完善供排水、路灯等基础设施;投资40万元新建大型平塘一处,深水井四眼。

  为解决生产管理、市场销售等问题。去年5月,该镇成立了胶州市兰花协会,定期聘请专家授课、培训会员。截止目前,协会组织会员赴广东、福建、韩国等地考察学习就达20余次,举办各种培训班10余次。杜村花卉大世界已经逐步形成了“基地+协会+花农”的良性运行机制。该镇在年内还将建设7000平方米的花卉育苗大棚,自主研发组培适合当地生长的种苗,给农民种养。届时,该镇农民每年可实现增收600万元,人均增收300元。此外,该镇力争在三年内建设温室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展示厅和花卉交易市场,把杜村花卉大世界建成长江以北地区花卉类档次最高、技术领先、出口创汇最大的花卉产业航母,真正成为推动农民增收的大平台。

  大手笔绘就大蓝图,一个新兴的花卉产业“航母”正从胶州扬帆起航。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5-11 19:25 , Processed in 0.06672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