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鲜花走出国门 今年4月,贵阳的3万枝A级康乃馨被运往澳大利亚,这是贵阳市鲜花首次进行出口贸易。目前,贵阳已有10万枝康乃馨陆续销往香港以及出口到泰国、新加坡等地。 2005年5月,贵阳市把白云区、乌当区建成两大鲜花主产区,主要种植马蹄莲、菊花、非洲菊、康乃馨、玫瑰、唐菖蒲,年底全市发展了1270个鲜花大棚,种植面积约2000亩,产量总计8000万枝。 目前,种植基地的鲜花产量和销量趋好,马蹄莲、非洲菊、康乃馨和玫瑰今年5月产花1000余万枝,其中70%的马蹄莲和30%的康乃馨销往省外。 种花是门学问 9月4日清晨7时,贵阳市乌当区的农民胡庭珍像往常一样早早起来,匆匆忙忙煮了一碗面条吃后,就骑着自行车赶到了花卉基地,在那里,她要照料自家的12个鲜花大棚。 胡庭珍今年43岁,丈夫和儿女长期在外打工。今年4月,她花2.8万元人民币接手了现在的花棚,两个月后,靠卖棚里的康乃馨就收入了7000元。 胡庭珍第一次走进大棚的时候,看到杂草和花干一样高,心里真没底。她咬咬牙,一头扎进温度很高的棚里,除草、喷药、剪枝,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悉心打理鲜花,每天中午胡乱啃两个馒头,又接着干活,到了满天星星都出来的时候,才骑着车回家。 对胡庭珍来说,关键是怎样掌握种花技术。她最初整天追随基地的技术员请教,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她干脆跑到市区的新华书店,花180元买了一摞有关花卉栽培的书籍回家,晚上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琢磨,白天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 这次花卉种植培训班,胡庭珍兴奋地说,学到了好多知识,准备下一步再种植非洲菊。 胡庭珍家10多个鲜花大棚里的鲜花长势良好。花开以后,胡庭珍就照着不同要求包装产品。她说:“西安的商家要求用报纸包装,北京的商家要求用白纸包装,花杆还要剪成45厘米长,标准都不一样。”胡庭珍的鲜花一部分销往省外,剩下的拿到贵阳市公园路卖,常常供不应求。今年9月份是康乃馨的产花高峰期,胡庭珍心里计算着,到那个时候应该能够收回成本了。 到去年底,贵阳市共有800户农民种植鲜花,人均年收入增收4000元,受益的花农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原来用1亩地种庄稼,每年纯收入不到1000元,现在种鲜花每年能赚1万元。”今年贵阳市计划带动近400户农民栽培花卉。 花农不愁销路 在贵阳市白云区和乌当区鲜花种植基地,都有一栋特殊的房子,花农们管它叫“花卉引种园”。据介绍,引种园内建有大型冷库,鲜花可以在此分级处理、包装后,放在冷库等待销售。 花农们从来不愁鲜花的销路。一位正在棚里剪枝的花农笑着说,遇到母亲节、教师节这些节日,他们即使把花的价钱提高许多,鲜花也会一销而空。 依托花卉企业和花卉协会销售鲜花是大部分花农选择的途径。贵阳市农业局从省外引进了昆明海宇园艺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龙头企业,政府给予企业适当的政策扶持,企业与花农签订订单,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花农们还成立了自己的花卉协会,互相沟通市场信息,组织收购鲜花。平时,本地的经销商会到基地来挨门挨户收购鲜花。 为了建设更加完善的鲜花市场体系,方便花农集中批发销售产品,贵阳市将在白云区和乌当区修建两个产地批发市场,内设鲜花交易区、盆花交易区、苗木交易区等,同时,将在市区内修建1个占地2000平方米的鲜花综合市场。 因为市场上对花卉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贵阳市正不断地实验新品种,比如彩色马蹄莲、新品非洲菊等。为了保护出口花卉的美丽外观,贵阳市将在引种园内新建熏蒸房,熏蒸房不仅能防止花卉病虫害,还能进行种苗繁育和新品种的实验。 贵阳市的花农们也不愁种花的成本。花农胡庭珍觉得当初投入的近3万多元钱很划算,因为10多个花棚的成本总价值10多万元,她只出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钱。在鲜花种植基地,基地所有的灌溉设施由政府出资建设,农户建一个180平方米的标准单棚,成本为6000元,农户只需要出25%,如果建单膜连栋大棚,成本为每平方米70元,农户只需出12%,剩下的大部分资金由政府补贴。花农在品种示范园内相中合意的种苗,可以免费领取。这意味着农户出很少的成本就能种花赚钱,如果缺少资金,将获得政府贴息贷款。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5-10 07:23 , Processed in 0.0691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