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稀植高产栽培技术是以降低油菜种植密度,促进油菜个体发育为核心的一项栽培新技术,陕西省从1998年开始示范推广,一般亩增产20%-30%,适宜生产上大面积应用。 1. 增产原因 近年来,陕西省油菜单产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是杂交品种广泛应用和水肥条件改善后,传统的亩留苗1.4万-1.6万株,密度过大,造成株高增加,通风透光差,易发生菌核病等病虫害,且经常倒伏,产量下降。油菜稀植技术把种植密度降至每亩8000-9000株,可使油菜个体生长健壮,田间通风透光好,病害发生轻,倒伏现象减少,产量提高。据在陕西扶风、风翔等县试验,秦油2号亩留苗8000-9000株,产量可达204公斤,比普通大田亩增产54公斤。安康大面积推广5万亩,平均亩增产52.3公斤,增产率高达49.7%,亩增值135.9元。 2. 适宜区域 适宜在陕西关中川原灌区、陕南油菜主产区推广。 3. 技术要点 (1)品种。关中可选用单杂l号;甘杂l号,推广陕优6号、秦优7号等;陕南可选用秦油2号、江油50、中双821等,推广华杂、中油杂等优质双低油菜品种。 (2)播期。关中西部9月5日,中部9月10日,东部9月15日;陕南进行育苗移栽,9月1-5日播种,苗龄40-45天移栽。 (3)密度。这是油菜稀植技术的关键。关中在三叶期定苗,行距为50厘米,株距16.7厘米,亩留苗8000株;陕南移栽密度控制在行距50厘米,株距20厘米,亩留苗6000-7000株。 (4)施肥。一般亩施碳铵50公斤,磷肥50公斤;或亩施磷酸二铵20公斤,尿素15公斤,每亩配施硼砂0.5公斤。有条件的地方,可亩施油饼25公斤,陕南提倡泼浇人粪尿。 (5)田间管理。定苗后及时清行蹲苗,促进壮苗越冬。越冬前统一进行培土。生长中后期,打除老叶、病叶,减轻病害发生程度。喷施硼砂、磷酸二氢钾、油丰宝等微肥,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注意防治蚜虫等病虫害。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5-1 08:18 , Processed in 0.89178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