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花友社区 花讯首页 盆景专区 盆景综述 查看内容

盆景艺术欣赏

2009-2-21 17:15| 发布者: 美好时光| 查看: 55| 评论: 0|原作者: 佚名|来自: 互连网

    盆景是雅俗共赏的高等艺术品。欣赏盆景,能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振奋精神,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消除疲劳,有益于身心健康。欣赏盆景艺术,要具备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条件。
    在主观方面,欣赏者首先要有一定的美学知识、绘画理论、文学修养、审美能力和对大自然细致的观察力,才能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其次要有充裕的时间和欣赏盆景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欣赏盆景艺术,通过盆景的外形美,引起想象和联想,深入领会盆景的内涵美,也就是所谓的“神”——盆景的灵魂。
    在客观方面,首先,盆景作品即欣赏对象,要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如果盆景艺术水平很低,欣赏者有再高的欣赏水平,也不会有美的享受。其次,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一件上乘的盆景,若置于杂乱的环境中,使人无法认真细致地进行欣赏,就更难引起想象和联想了。
    不论是欣赏山水盆景,还是欣赏植物盆景,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欣赏,即欣赏盆景艺术的自然美、艺术美和意境美,而意境美是盆景的灵魂,是其生命力之所在。

    第一节  自然美

    (一)山水盆景的自然美
    山水盆景和一般艺术品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其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以自然山石为主要原料,其中的草木、青苔又具有生命力。因此,自然美是盆景美的一个重要方面。优秀的山水盆景作品,必然是自然美的直接再现。峰峦的色泽、纹理、形态,美观而又协调,其中的花草树木、舟、亭、塔、寺,都使人感到它真实而富有生机。因此,离开自然美,山水盆景艺术就不会产生和发展,更谈不到欣赏了。
    山水盆景的自然美,主要体现在制作材料的质地、形态、纹理、色泽和植物种植是否符合自然规律等方面。各种材料都有其不同的自然特性,不论是“因材立意”还是“因意选材”,都是要利用原料的自然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有一位盆景爱好者,得到一块质地坚硬、纹理通直的山石,他观石后确定,利用山石纹理的自然美,将石料竖向使用。立意后,拼接胶合成一件作品,其山峰挺拔雄伟,通直的山石纹理好似飞瀑白天而降,一落干丈,因而命名为《飞瀑干仞》(与本书附图同名)。这是利用自然美的一件成功的作品。
    在山水盆景中栽种植物,要符合自然规律,方能显示出自然美。如在山巅栽种高大挺拔的树木,山下铺苔稀疏,而山峰上部却铺苔稠密,这就违背了自然规律,显得矫揉造作。《飞瀑干仞》主峰内侧是悬崖峭壁,缺少曲线美,创作者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在山腰背面种植一株树木,树干由主峰后面伸出并适当下垂,就像在峭壁悬崖上生长着似的。这株树木除起到绿化和改变山峰外形轮廓的作用外,树木顽强的生命力还给人一种矫健有力的感受。

    (二)植物盆景的自然美
    欣赏植物盆景的自然美与欣赏山水盆景的自然美有所不同。植物大都由根、干、枝、叶组成,有的还要开花结果。虽然一棵树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在欣赏时观赏者的注意力并不是  ,平均分配到各个部位上去,而是每件植物盆景都有其欣赏的侧重点,所以植物盆景有观根、观干、观枝叶、观花、观果等的不同形式。

    1.根的自然美
    根是植物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部位之一。一般植物的根虽然都扎入泥土之中,但全部扎入、看不到的却很少。盆景是高等艺术晶,盆树不露根就降低了欣赏价值,故有“树根不露,如同插木”之说。所以盆景爱好者在野外掘取树桩时,对露根的树桩格外喜爱。挖回来经过“养坯”、上盆等过程,把根提露于盆土上面,供人们观赏。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内有两棵并排长在一起的大楠树,伸出龙爪似的粗根,紧紧抓住一块足有一人多高的四方岩石,盘根错节,树石浑然一体,被人们誉为“双楠箍石”,就是树根自然美的典型代表,可谓鬼斧神工的杰作。

    2.树干的自然美
    在树木盆景的造型中,以树干变化最为丰富多采,其中一部分是自然形成的。有的在一般
人看来老木已经腐朽,当柴烧都不起火苗,简直就是一棵废树,但在盆景爱好者看来,它却是难得的珍品。

    北京的盆景工作者创作《劫后余生》树桩盆景的过程,清楚地说明了这个问题。1980年春天,北京颐和园的盆景工作者,在圆明园遗址,发现了一棵当年该园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先后放火焚烧后残存下来的老榆树,现在这棵仅剩一块树皮的老榆树,竟又奇迹般地在其顶部生出枝条,他们如获至宝,便挖掘回来,精心养护,巧施造型,制作成了一件榆桩盆景。1989年,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会上,这件以《劫后余生》命名的榆桩盆景,受到行家和盆景爱好者的一致好评,被评为一等奖,被人们称之为“国宝”。《劫后余生》的美,就美在那块形似雄鹰翅膀的古老树皮上。通过这件盆景的外形美,可以领会其内涵的神韵,尤其是见到《劫后余生》的命名,并知道其来历时,就会自然地回忆起130余年前英法联军、90余年前八国联军侵略我国,进入北京时烧杀抢掠、惨不忍睹的情景。一棵好端端的大榆树,在帝国主义分子对园林的疯狂洗“劫后”,仅剩一块不完整的树皮,寓意凶恶的帝国主义把中国破坏得支离破碎,民不聊生。“余生”寓意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侵略者,经过长期斗争之后,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中华民族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共和国正像雄鹰一样展翅腾飞。这件盆景作品寓教于乐,观后给人以诸多启迪,它激励人们不忘国耻,要更加齐心协力地把我国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富强。

    当然,树干的自然美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是树干在自然条件下所形成不规则“S”形弯曲,或者树干的一部分已经腐朽,而另一部分却生机盎然地活着,它饱经风雨,历尽沧桑,竟能顽强地生存下来,它会给人以启发和教益。

    3.枝叶的自然美
    我们所说枝叶的自然美,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枝条和叶片组成的枝叶外形美。在平原沃土中生长的树木,难以符合盆景造型对枝叶形态的要求。只有在荒山瘠地、山道路旁、高山风口等处,由于樵夫砍伐、人畜踩踏、牲畜啃咬、风雨摧残等因素,才能使树木自然形成截干蓄枝、折枝去皮以及自然结顶等比较优美的形态。找到这种形态的树木,掘取回来培育成活之后,略经加工,即成盆景。

    第二节艺术美

    (一)山水盆景的艺术美
    制作山水盆景的材料,虽然取材于自然山石及草木,但它并不是自然界山石草木的模仿和照搬。因为自然界的美多是分散的,不典型的,它不能满足人们欣赏的需要。人们在欣赏自然景色时,有时感到它缺了点什么,有时又感到它多了点什么。这一多一少就是自然形态的美中不足。在设计山水盆景时,就要运用“缩地千里”、“缩龙成寸”、“繁中求简”、“有疏有密”、“对比烘托”等艺术手法,将自然界中的山水树木进行高度地概括和升华,使之取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在制作时也是如此,即使选到一块自然形态较好的岩石,也不可能完全具备制作盆景所需要的形态、纹理和气质。所以盆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既要充分显示岩石的自然美,又要依据立意对岩石进行加工,使其在不失自然美的前提下,创造出比自然美更集中、更典型、更具有普遍意义的美.这种美就是艺术美。如果说自然界的山水为第一现实景观,那么经过艺术加工,集自然美与艺术美于一体的山水盆景,就是第二现实景观。它比第一现实景观更理想、更完美、更富有生活情趣。

    (二)植物盆景的艺术美
    同前述山水盆景的这一道理一样,植物盆景中的树木,虽取材于自然界,但也不是照搬自然界中各种树木的自然形态,而是经过概括、提炼和艺术加工,把若干树木之美艺术地集中于一棵树木身上,使这棵树木具有更普遍、更典型的美。就拿树根来说,许多盆景爱好者模仿自然界生长于悬崖峭壁之上的树木,经过加工造型,有的悬根露爪,有的抱石而生,有的呈三足鼎立之势,有的呈盘根错节之状,有的把根编织成一定的艺术形态,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制作植物盆景的树木素材,有相当一部分是平淡无奇的或只具有一定的美。然而盆景艺术家根据树木特点,因材施艺,因势利导,经过巧妙加工,就能制成具有观赏价值的作品。有的盆景艺术家,抓住树木在狂风中枝叶向背风面弯曲飘荡的姿态,加以概括、提炼,制作成风吹式树木盆景。观看这种树木盆景,会给人以身临其境和“无风胜有风”、“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感受。

    第三节意境美

    (一)山水盆景的意境美
    意境是盆景艺术作品的情景交融,并与欣赏者的情感、知识相互沟通时所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欣赏优秀的山水盆景作品,使人有“一勺则江湖万里”、“一峰则太华千寻”之感,这种感触、联想与想象,就是意境。盆景的意境是内在的、含蓄的,只有具备一定欣赏能力的人才能体味到其中之美。同时人们对盆景的审美观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盆景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品,不但要具有自然美和艺术美,更主要的是要表现出深邃的意境美。使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给人以内心的艺术享受,达到景有尽而意无穷的境地。盆景作品追求的最高标准,只能是也必须是作品内在的意境美,在欣赏中最主要的也是欣赏盆景的意境美,意境的好坏,是评价一件盆景作品优劣的主要标准。
    在山水盆景创作中,最难表现的是意境美。盆景的意境主要是通过造型来体现的。造型就是构图,比如安排峰峦的位置,通过“小中见大”、“咫尺千里”等艺术手法,来创作盆景的意境。
    意境的深浅并不取决盆景的大小或蜂峦的多少。有的山水盆景虽不大,峰峦不多,但意境很深。如有一件名为《铁岭渔歌》盆景,盆长29厘米,主峰高仅lo余厘米,由3组峰峦组成。主峰高耸入云,有壁立干仞之态,高拔五岳之势;次峰高低错落有序,山的坡脚伸向远方;远山又由高低大小不等的几块山石构成。这样的造型就能给人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之感。主峰山脚处点缀一悠闲自得的老翁在垂钓;盆景用的又是洁白如雪的汉白玉浅口盆,衬托出山水的秀丽。整个构图显得浓淡相宜,静动相衬,气韵浓郁,富有深邃的意境。

    (二)植物盆景的意境美
    对树木盆景意境美的欣赏,是通过树木的外形来领会其蕴含的神韵,神韵即盆景的意境。如直干式树木盆景,主干直立而挺拔,树干虽不高,却有顶天立地之气势,以象征正人君子之风度。再如连根式树木盆景,猛一看好似株株树木生长在一盆之中,仔细再看,下部还有一条根把几棵树木连在一起。通过这一树木外观,可以启发观赏者的许多灵感。有的观赏者可能会想到兄弟本是一母所生,应相互团结和睦、情同手足;有的观赏者还可能联想到居住在台湾、香港、澳门的同胞和在异国他乡的我国侨胞,都是炎黄子孙,中国的富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海外赤子都感到光荣和骄傲。
    树木盆景不仅干和根要体现意境美,枝叶也要体现意境美。下图中的两件松树盆景,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相同之处是树干形态都呈不规则的“S”形,枝叶都是5片。不同之点是枝叶在树干生出的位置,上边那盆枝叶基本对生,就显得呆板而缺乏美感;下边那盆枝叶呈互生,则显得生动活泼,观之使人有步步青云的感受。两件盆景最大的不同是枝叶意境的不同。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人们对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审美观念和欣赏情趣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盆景工作者和盆景爱好者,要在继承发扬传统的基础上,使盆景艺术能够不断地有所发展、有所创新。盆景艺术只有在发展和创新中才有生命力,才能满足人们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和国际文化交流日益发展的需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5-1 08:17 , Processed in 0.7949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