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其中尤以华北、浙东、苏北,以及安徽、江西、福建部分地区发病率较高。根据20世纪90年代统计,食管癌占全国肿瘤死亡第二位,近年来发病率虽然有下降的趋势,但目前年死亡率仍然达1
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其中尤以华北、浙东、苏北,以及安徽、江西、福建部分地区发病率较高。根据20世纪90年代统计,食管癌占全国肿瘤死亡第二位,近年来发病率虽然有下降的趋势,但目前年死亡率仍然达10/10万,位居国内肿瘤死亡前五位。以往食管癌多见于六七十岁的老年人,现在出现了“年轻化”趋势,四五十岁年龄段的患者比例大幅度增加。由于食管癌早期患者的自觉症状不甚明显,故就诊时往往已为中晚期,治疗较为困难。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治疗是获得治愈机会的关键所在。对于食管癌高发地区的高位人群进行定期筛检有助于发现早期病人,有长期大量抽烟、饮酒以及有进食过快、过烫或喜进粗硬食物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如果出现进食异常症状时应及早进行相应的检查,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不良饮食习惯是诱发食管癌的重要因素 食管是上消化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上端连接口咽部,下端为与胃相连的贲门部,横跨颈、胸、腹三个区域。食管癌是起源于食管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95%以上是鳞形细胞癌,腺癌等其它类型在我国较为少见。食管癌的发病原因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 饮食习惯:食管癌患者大多喜进粗硬或热烫食物,且往往进食较快,因此易引起食管粘膜慢性损伤,导致癌变;吸烟以及大量饮用烈性酒与食管癌的关系已十分肯定,在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人口中是诱发食管癌的重要因素。 家族史:有文献报道,近60%的食管癌患者有癌症家族史,但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家族性是遗传因素还是与家族成员共同的生活环境或饮食习惯有关。 致癌物:食管癌高发地区的食物及饮用水中亚硝胺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地区,且在实验动物中可诱发食管癌;而维生素A、B2、C以及富含此类维生素的鱼肝油等食物则可能抑制亚硝胺的致癌作用。 霉变食物:在部分食管癌高发的贫困地区发现,食管癌的发生与进食霉变食物相关,并在动物实验中获得证实,且此类霉菌与亚硝胺具有协同致癌作用。 食管慢性炎症:食管癌高发地区食管炎亦较普遍,引起人们对两者间相关性的注意,保持口齿卫生有助于减低食管炎乃至食管癌的发病率。 其它食管疾病:食管憩室中食物坠积引起反复感染亦可引发癌变,其概率在0.5~1%左右;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发生食管癌的机会亦高于常人,可达0.3~4%;返流性食管炎及食管裂孔疝与食管腺癌的关系已十分明确,在西方国家已成为食管癌的主要发病因素,在我国大城市居民中亦日渐增多,因此正确认识和治疗返流性食管炎也是预防食管腺癌发病率上升的关键。 做“胃镜”还是拍X光片? 大多数食管癌病人因肿瘤引起食管腔阻塞、发生进食梗阻症状而就诊。早期可能仅有轻微的进食哽噎感而易被忽视,肿瘤逐步增大导致进食梗阻,开始时在进食干硬食物时较为明显,随后发展为仅能进食半流质乃至流质,患者出现消瘦、体重减轻等症状。患者出现上述可疑症状去医院就诊时该如何进行检查呢? 食管癌的定性诊断主要依靠食管镜,它和人们熟知的胃镜一样是通过内窥镜来了解食管腔内情况,同时可以取活组织做病理切片以明确诊断。而X线钡剂造影则有助于临床医生直观地了解肿瘤的部位和范围以及是否存在多发病灶、合并其它病变(如食管憩室、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或者已发生穿孔等可能性,这对于治疗十分重要。 其实确诊为食管癌以后还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其目的在于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往对食管癌的治疗单纯依靠手术切除,放疗、化疗仅用于对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进行姑息治疗,疗效并不满意;而现在提倡以手术为主的多种方式综合治疗和适合每一个患者具体情况的优化治疗,因此需要了解肿瘤向周围的浸润程度、食管引流区域内的淋巴结肿大情况,进行准确的治疗前临床分期,选择对每一个患者最适合的治疗方法。在这一方面目前最佳的手段是近几年才开始起用的食管腔内超声(EUS)检查,我院是在国内最早开始使用食管腔内超声进行术前分期的单位,准确率由传统方法的50%~60%提高至目前的80%~90%。此外,还应对食管癌患者进行颈部体表超声和上腹部CT扫描。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可达15~20%,单靠医生用手触诊检查准确率不足40%,而颈部超声可以发现90%以上的肿大淋巴结,判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达到80~90%,我院在手术病例中发现颈淋巴结转移率高达17%,并通过扩大颈胸腹淋巴结清扫使这一部分患者的手术根治效果得以进一步提高。另外,胸中下段食管癌30%可转移至上腹部淋巴结,同时中晚期食管癌出现肝脏等腹部脏器转移者亦十分多见,因此还必须详细了解上腹部的情况,在这方面CT具有重要的作用。 手术切除一了百了? 很多食管癌的患者和家属为了寻求较好的治疗而四处奔走,但是从不同渠道打听到的信息常常不尽相同,有的说要开刀,有的说要“照光(放疗)”,还有的说吃吃中药就可以了,令患者无所适从。其实和其它的恶性肿瘤一样,食管癌的治疗原则应该根据肿瘤的进展程度(临床病理分期)及患者的全身情况来选择多种方式的综合治疗,而不是一味追求某种单一的治疗方式。 食管癌的手术方式多种多样,以往一般根据病变的部位和长度选择经胸切除肿瘤在内的部分食管,亦可不开胸而行食管拔脱,近年来还出现了利用胸腔镜技术的微创手术方法。手术切除的彻底性是决定疗效的关键因素,这里所指的“彻底性”包括两方面,肿瘤本身只是其一,另一方面食管有丰富的淋巴引流,因而早期就可能发生淋巴结转移,而且可能出现在肿瘤的颈部、颈胸交界部以及上腹部,扫除这些转移常见部位的淋巴结有助于提高手术根治性,同时提高手术病理分期的准确性,以有效地指导手术后的进一步治疗。我院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倡导淋巴结清扫的单位,近年来已进行了上百例此类手术,使20%以上的患者因清除了传统手术方式容易忽视的转移淋巴结而使手术的根治性及病理分期的准确性获得提高,术后中期生存率由传统术式的37%提高到50%。 食管癌治疗失败的原因80%是肿瘤复发,单纯依赖手术切除这一局部治疗手段有时较难获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国外一些医学专家甚至将食管癌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来对待。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对食管癌具有相当的效果,我院对手术以后病理检查证实肿瘤已侵犯食管外膜或已出现淋巴结转移的中期患者选择性地进行术后辅助化疗,进一步改善了治疗效果,辅助化疗使术后的中期生存率由原来的40%提高至60%。 所谓同期放化疗是指对患者同时进行静脉化疗和放射治疗,其优点是既治疗肿瘤局部,又兼顾全身其它部位可能存在的转移病灶,而且化疗可以增加肿瘤对放射的敏感性,增强放疗对肿瘤的杀伤作用。对食管癌进行同期放化疗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美国首先开始的,临床有效率可达到80%以上,现在已被国外医院广泛采用,缺点是毒副作用较大,故多用于其它治疗方法效果不理想的中晚期肿瘤。我院胸外科与放疗科合作开展这一新的治疗方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部分原本因肿瘤外侵周围脏器无法手术的病例经同期放化疗后病灶明显缩小,获得根治性切除的机会。 对于肿瘤晚期以及因高龄、全身情况较差而无法耐受手术或放化疗的患者来说,治疗的目的在于以创伤最小的手段来缓解进食梗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以往多需通过手术行食管转流或置管来达到恢复进食的目的,风险很大,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率均较高。近年来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进步,此类患者可以通过食管镜放置支架撑开狭窄段食管而恢复进食,且风险较小,患者痛苦亦较少,生活质量可以获得显著的改善。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5-2 07:22 , Processed in 0.0728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