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的女儿小杰今年上初三,这孩子学习很用功,每天早晨四点多就起床复习功课,老师非常喜欢她,我们也为她感到骄傲。可是,班里的一些男生总爱变着法儿戏弄她,调笑她,使本来就疲劳过度的小杰患了轻度精神病
问:我的女儿小杰今年上初三,这孩子学习很用功,每天早晨四点多就起床复习功课,老师非常喜欢她,我们也为她感到骄傲。可是,班里的一些男生总爱变着法儿戏弄她,调笑她,使本来就疲劳过度的小杰患了轻度精神病,爱无故地跟踪别人。我们将小杰领回家来休养了一周,返校以后,小杰情绪变得好多了,待人热情,爱和大家聊天,可是大家却像躲瘟神似地躲着她。前天晚自习时,小来突然歇斯底里地哭起来,下课后同学们都走光了,她却坐在教堂里不愿回家。老师拉她,她又抓又咬。役法子,我让她哥将她背了回来,至今一直休学在家。 医生诊断说,她得了神经官能症,也叫歇斯底里病。请问,怎样才能治好这种病?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答:医生说得对,您女儿患的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歇斯底里,也叫癔病。所谓“歇斯底里”,是从英文翻译来的,医学上多称之为癔病,是青春期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尤以女性较多。这种病症多发生在青春期。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1000例癔病性瘫痪病人中,15岁以下者2%,16-25岁者占45%,其余病人中相当一部分初次发病也是在25岁以前。 歇斯底里发作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表现为躯体化障碍,例如,突然失明、失听、失音、失去记忆、肢体瘫痪。这种症状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在医生的暗示或催眠作用下可能恢复正常;有的人则表现为疯狂的症状,如大哭大笑、又唱又跳、满地打滚等。您女儿突然歇斯底里大哭,抓住老师又打又咬,就是癔病发作的表现;也有的人表现为抽风,这是歇斯底里症的典型表现。总之,凡是患有这种病的人,自我意识多出现障碍,情感方面出现失调现象,常常反应强烈,或大喊大叫、或就地打滚、或抓头发撕衣服。 一般情况下,癔病产生的原因多为如下两条:一、与性格密切相关。歇斯底里病患者多存在不良个性特点,如心胸狭窄、任性、过份自尊、敏感,爱感情用事。有此种性格的人神经相对来说比较脆弱,容易受伤害,如果遇到强烈的心理刺激,很有可能使紧绷着的神经彻底崩溃,引发病病。二、外界的强烈刺激。本身的性格弱点再加上外部的强刺激,很有可能导致大脑机能失调,呈现各种不同的变态心理。例如,遭受惊吓、亲人突然死亡、受侮辱使自尊心被伤害,都有可能诱发歇斯底里病。像您女儿,她本可以精神正常地继续学习,可是“大家像躲瘟神似的躲着她”,使她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损伤,无法再保持心理平衡,终于引发了瘟病。可见,感情上的创伤、心理上的矛盾都有可能导致瘟病。 那么,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首先要在孩子面前保持镇静。如果孩子发病时,家长惊恐不安,神情紧张,就会使孩子受到暗示,从而给病态心理创造了表现的机会。当孩子症病发作时,家长可将其送往医院,由医生采取自我暗示或催眠的方法使孩子安静下来。当然,送医院或服镇静剂,只是个应急措施,要想彻底除掉病根,还需用心理疗法来治疗。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导致瘟病产生的原因。家长应先弄明白是什么原因使孩子产生瘟病的。然后与学校老师、同学配合,改善孩子的生活环境,排除造成心理刺激的因素。例如,影响您女儿心理健康的原因主要有三条:功课压力过大,男生的戏弄、调笑和人们把她当瘟神看待。如果您能够取得学校、老师、同学的帮助,使大家转变对她的态度,再帮助她科学安排时间,相信她的病会渐渐好起来的。 2.使孩子认识到自己性格中的弱点,并逐步改正。前面说过,性格内向、任性、过份敏感的人都极易引发歇斯底里症。因此,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性格中的弱点,并让孩子认识到这些性格弱点将给他们带来的危害,帮助孩子克服弱点,使孩子的性格健康发展。 3.对孩子不要过份娇宠。教会孩子正确对待批评和挫折,以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子多,从小到大,她一直生活在男孩环境里。如今她已经长成大姑娘了,再这样下去就会变得不男不女,很不正常。我想帮她矫正过来,却又不知怎么办才好。 答:这是一种“病态人格”,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疗,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性变态或其它心理疾病。 “病态人格”就是指人格发展异常,不符合其本身的角色规定,从而妨碍情感和意志活动,使行为的目的性与统一性遭到破坏,人际关系困难。例如,您的孩子本来是个女孩,但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按着女孩的角色规定来发展人格特征,而是走向男孩那一面,那么,她的人格发展就是异常的。 凡是人格发展不符合约定俗成的性格特征的,都算做是病态人格。病态人格分为许多种,有违纪型病态人格、爆发型病态人格、偏执型病态人格、分裂型病态人格、衰弱型病态人格、强迫型病态人格、瘟病型病态人格、情绪反常型病态人格。以上这些病态人格,在青春期少男少女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但大多比较轻微,不致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所以常常容易被忽略。 造成病态人格的原因有很多,应该因人而异,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您的孩子发展成为病态人格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您们在她小的时候一直把她当男孩子养,穿衣、发型、乃至玩具都是男孩化的。这种早期熏陶和教育,使她的性格在慢慢地向男性方面转化,再加上周围的小伙伴们又都是男孩,使她失去了多与女孩接触的机会,耳儒目染的都是男孩的声音,男孩的游戏,男孩的教育。所以,产生病态人格就“顺理成章”了。 “病态人格”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而是长时间的生活积累逐渐产生的。因此,病态人格也不容易被人发现,纠正起来也比较困难。如果不能及时给予治疗,任其发展下去,将严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前面说过,拖延过久将会导致性变态。性变态也是一种心理异常行为,是指某些人在寻找性对象、满足性欲的方式上所采取的性行为与大多数人不同。同性恋、异装癖、恋物癖、性转换都属于性变态。性变态是一种病态,多见于青少年中,对少年的身心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您的女儿爱穿男性化的衣服,行为也多男性化,所以基本上属于初期异装癖。只是她的行为比较轻微,还没有到“癖”的程度。因此,她也不能算做性变态。心理学中把性度作为衡量一个人在社会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身份心理特征的多与少。一般说来,男性性度高,女性性度低。一个人具备的公众所认为男性应具备的特点越多,性度就越高,反之,这个人具有的女性特点多,性度就低。由此看来,您的女儿只是性度高了一些,还投有发展到性变态。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及时对她的行为加以引导和矫正,是很有必要的,那么,怎么办才能见效呢? 首先不要如临大敌,惊惶失措。家长过份的紧张和焦虑,会给孩子增加精神负担,将他们的病态人格推向极端。最好的办法是先镇静下来,仔细商讨对策。 不能打骂孩子。用粗暴的打骂来治疗孩子的心理疾病,是最愚蠢的方法。我们传统的旧观念常常把性变态归结为“作风不正派”,“耍流氓”,这是极其错误的。任何歧视孩子的行为和语言都会加重他们的罪恶感,孤独感,反而不利于对他(她)的治疗。 在这两个前提之下,家长还可以试着为孩子做以下几点; 1.对待不同性别的态度要一致。童年时期,家长没有按照孩子的天生性别来塑造孩子,致使他们在心理上形成了性别错误,要纠正这种性身份自我识别障碍,就必须在孩子后来的成长过程中改变态度,不再按自己的愿望塑造孩子。您可以给她讲女孩子的长处和优越性,告诉父母很喜欢女孩,在她心目中树立“女孩是幸福的”这种观念。久而久之,过去那种排斥女性的心理就会消失。 2.鼓励孩子与同性进行交往。由于从小就被打扮成异性模样,在孩子的心里,异性的言行就是他们的标准言行。因而,进入青春期异性相吸阶段,他们反会将目光转向同性,因为在他们的眼里,同性才是“异性”。所以,为孩子创造与同性接触的机会,并告诉孩子他们是与他(她)一样的,这将使孩子学习到同性的言行、习惯,最终逐渐转化过来。 3.偶尔可以模仿孩子的行为,让他们自己看看那样的一举一动是否合适。我们常说,人只能看到别人脸上的污点,却看不到自己的污点,您的模仿或许会使孩子感到很可笑,在笑声中孩子会认识到自己的言行是不妥当的。 总之,耐心细致的开导将会使您孩子的病态人格得到矫正,发展正常、健康的人格特征。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5-14 18:52 , Processed in 0.06327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