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位于西欧北部,面临大西洋的北海,处于马斯河、莱因河和斯凯尔特河的下游河口地区,全国约有1/4的国土面积低于平均海平面,是一个低地国家,国土面积为4.15万平方公里。人口1550多万,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从公元13世纪起荷兰人就开始利用传统风车作为排水动力,在天然淤积的滨海浅滩上围海造田。17世纪至19世纪,随着荷兰城市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推动,荷兰围海造田的技术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不断加快,不仅围海,还围湖造田增加农业用地,扩大农业生产。截至目前,荷兰有58%的土地用于农业,其中草场占31%,耕地位23.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荷兰依据本国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确定农业发展战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和本国国情特点的农业发展之路。由农产品进口国成为出口国。到60年代后期净出口值排在世界第四、第五,1989年以来稳占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法国。每年农业净出口值保持在130多亿美元水平,占世界贸易额的7.5%~~10%。 荷兰农业包括: 2、畜牧业及渔业。荷兰乳品和肉类生产占农业总产值的6%,是世界上最大的乳品、猪肉出口国,1996年出口额达191亿荷兰盾。荷兰的牲畜设施、兽医兽约、种畜育种、牲畜饲料和饲喂技术都十分先进。荷兰的渔业主要运用高效和现代化的拖网捕鱼船队和近海捕鱼船队从事生产,1996年捕捞总值达85900万荷兰盾。 3、农产品加工和机械。荷兰的农产品加工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专用的、高度自动化的食品加工设备及符合环境要求的包装机械和包装材料,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使荷兰食品在国际市场上占很大份额。农产品和蔬菜有60%以上经食品和饮料制造业加工成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最终产品。发展最快的产品有:干酪、肉类制品、巧克力、糖果、马铃薯制品和饮料。目前,食品和饮料加工业的营业额约占荷兰工业总额的近30%。 荷兰的农业以家庭私有农场生产为主,1996年农场总数为110667个,其中从事大田作业生产的22675万个,园艺农场15369个,65.6%的农场从事畜牧业。 温室产业是荷兰最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荷兰温室建筑面积为11亿平方米,占全世界玻璃温室面积的1/4,主要种植鲜花和蔬菜。园艺作物产值1995年力132.3亿荷兰盾。其中,蔬菜为98.72亿,花卉为60.91亿。球根鲜花及耐寒种苗为20.6万亿。 荷兰设施农业的特点 荷兰温室农业的发展体现了政府观调控的作用。政府在国内农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采用的宏观政策是不同的。就温室农业而言,1983至1992年十年中。荷兰的温室农业增值一直呈上升趋势。主要是政府实行了补贴政策。从事温室生产的农户均可获得50%的政府资助。同期,从事温室农业的农民收入也成几倍上扬,几年以后政府取消了补贴政策。温室农业增值开始趋缓。 市场是政府决策的晴雨表。荷兰是著名的种植种茎郁金香的国家,一段时间球根花卉贸易蓬勃发展,郁金香生产被视为疯狂的投机生意,市场一度失去控制,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出面干涉,使得郁金香市场价格在24小时内暴跌,从而快速扭转了生产和市场“畸形”的局面,使荷兰球根花卉产业得以持续发展。当产业处于“健康发展”阶段,政府则引导产业协会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稳定市场。 荷兰政府着重致力于农业宏观产业环境的营造,其一是通过信贷政策和补贴政策,鼓励重点发展的领域和产业“快步增长”,出口创汇;其二是积极参加欧盟事务。自1995年3月“中根协议”签定以来,整个欧洲成为了荷兰的农产品市场,其三是加强水利工程和环境保护的建设,为荷兰农业能够高效、持续发展:其四是在有效保护农业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农业高新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方面的投入;其五是帮助企业组织宣传,扩大国际交流合作。 2.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 荷兰温室产品经营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最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寻求独到的市场,完全按市场需求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方向,有效的遏制了相同产业或产品挤占市场“独木桥”的弊端。各园艺生产企业都有各自的经营特色,独领风骚,使市场行为更加规范有序,如朗德维尔德种球经营公司,成立于本世纪初,企业的生产经营仅是对球径植物的种球进行处理,包括分捡、基质配置,包装成不同规格,实行全货架方式销售。产品经销美国,成为对美贸易最大的种球公司,每年出口美国的产值达到4200万美元。这家公司经营品种达到1200~1500多种,公司分为5个部门:销售部负责营销产品,开发市场;庭院设计部,从事家庭园艺设计;种植部,与种子公司共同开发新品种,进行种球生产;园林部,从事园林美化设计;连锁店,在荷兰境内和国际市场度立大型超市实行连锁式销作。 3.规范有序的市场经营模式 1986年成立的位于荷兰阿斯米尔镇的阿斯米尔联合花卉拍卖市场使先进世界最大的花卉拍卖行。进入阿斯米尔花卉拍卖市场的花卉和植物要按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并按标准进行产品质量检测,随后即刻被送到冷藏库和存放库等待上市拍卖。拍卖成交的产品安客户要求进行包装。然后被送往拍卖行的发货中心,发货中心设有植物检疫战和海关,80%的产品以最快的速度通过谢尔伯机场空运到美国及远东各国。阿斯米尔花卉拍卖市场么天鲜花销售量达1400万枝,全年总共出售鲜花35亿枝,出口鲜花和植物总价值达50亿荷兰盾。当天未被销出的鲜花会被销毁,用以保证鲜花质量,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同时对生产者提出警示。为保护会员个体经济利益,被销毁的鲜花按最低价格的80%~90%给与补偿。 4.国际化的市场体系 荷兰的温室蔬菜占本国蔬菜生产总值的3/4,产量的86%销往世界各地,同时又是世界上四大蔬菜种子出口国之一,蔬菜良种的繁育和产业化使种子的品质和产量都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也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效益。 荷兰的温室无论从规模、面积、水平都居世界前列,但截至目前,荷兰却没有一家专门制造温室的企业,温室及配套设施的生产已经形成一种高度社会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市场体系。荷兰温室的覆盖材料、保温材料等均从比利时、瑞典等国进口。温室建造的运作主要开温室工程公司,在荷兰具有国际输出能力的温室工程公司约有7~8家,这些公司通过市场调查获得需求信息,按用户要求进行温室设计、工程预算、材料购买、工程发包等,现已从荷兰、欧洲地区提供工程服务开始向世界各地,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拓展合作业务。目前,荷兰温室建造已在世界市场占到80%。 5.集成化的工业技术在温室农业中被广泛应用 机械技术:传感机械、耕作机械、包装机械、预冷机械、运输机械; 工程技术:工程构架材料、工程塑料、覆盖材料、节水工程; 计算机技术:光、温、水、气自动监控,机械自动化控制; 现代信息技术:技术信息、产品信息、市场信息、生产信息; 生物技术:生物制剂、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 工业技术植入农业生产中,已经使荷兰温室农业赋予了工厂化生产的内涵,成为工业化大体系不可分割的部分。植物工厂是荷兰最具工业生产特点的现代化农业。在生产观叶园艺植物的现代化大型自控温室中,盆观植物均置放在栽培床上,从基质搅拌,装钵、定植、栽培、施肥、灌溉、钵体移动全部实现机械运作,室内温度、光照、湿度、作物生长情况、环境等全部由计算机监控。这种采取全封闭生产、完全摆脱自然条件束缚,实现全年均衡生产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带来了全新的理念:用现代科技支持现代农业,实现科技经济一体化是农业融入现代经济社会的必然趋势。 6.网络化的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体系 (1)农业科学研究院在基础研究、战略研究以及应用研究方面积累了多年的经验,下设11个研究所和1个后勤服务机构,研究领域有农业、渔业、自然资源管理、土壤、水、林业、农村、土地利用、农业经济、农业技术和环境。农渔部对农业科学研究院的投资占投资总额的60%。 (2)研究站和地区研究中心。这些研究机构的目标是迅速解决农业领域不同行业中的实际问题。试验和研究成果实际应用是在9个研究站和34个地区研究中心完成。其中,这34个地区研究中心是按地域划分建立的,50%的经费来自农渔部,50%的资金来自农业企业和农民。 (3)著名的瓦赫尼根(Wageningen)农业大学,在基础研究和农业发展前瞻性研究方面具有很高水平。目前,瓦赫尼根已经基本上完成向私有化的改革,由9个研究所和2所大学合并,成立了瓦赫尼根农业研究中心和农业研究基金会,重点从事植物科学,动物科学、食品科学、农业环境与系统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在应用研究方面,主要解决将要变得十分重要的实际问题,如植物病理、土壤、畜牧、农机、农产品加工等。 农业领域推广工作组织结构分明。面向农民和种植者的直接管理与咨询服务工作包括社会经济推广和技术经济推广,这些工作由农渔部提供资助。农民和种植者直接获利的推广工则由农业企业自身投入。农渔部通过示范项目加速知识知识和创新成果的应用,1997年,农业部发布的涉及1亿元荷兰盾的总体框架法令表明,用于农业推广的经费预算达28.5百万荷兰盾。通过政府的推广部门和民间的各种技术咨询服务组织,把新技术推广到各个农户、科研、试验站。推广部门三者有利结合形成高效“农业知识网络”。通过这个网络,农业科研的最新知识和技术成果可迅速传播到每个农户,并很快在全国推广普及。 为刺激农业创新,解决教育、科研和推广体制中存在的因机构和研究课题重叠所至的不必要竞争等问题,以更加适应市场化的机制,从1996年开始,荷兰实行了农业知识体系改革,其目的是为了保持荷兰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改革使一部分科研机构从政府的全额支持中脱离出来,逐步实现自收自支。有关基础性研究、公益性研究机构以政府通过项目委托的形式择优赋予研究任务,形成一种竞争机制、研究机构在得到项目的同时也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但这些机构多是菲政府机构、非盈利机构,一部分业务要通过市场。如原农渔部系统13个研究机构,现并为7个,完全自立。改革以后的农业科研机构研究经费的构成大约分为三块,近50%的经费来自政府任务,50%来自企业和农民。 这种改革被称主力私有化,事实上研究机构私有化,不是资产的个人化,不是私有制,而是国有资产以银行借贷的形式由不同组织和集体机构赎买下来,改变过去完全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是荷兰政府为科研机构注入活力,刺激科研面向生产,企业面向市场的一种有效的手段。经过资产转移和机构重组,原来重复设置的研究机构和学科实行了优化组合。这项改革也包括国家和学院(德尔夭特的TRO)。全国13所大学仍保留了由政府按人头数拨款的做法。省级研究所大多转为咨询机构。 7.农业合作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民合作社起源19世纪70年代。行业涉及农村信用业、购买业、加工业和市场。伴随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合作社数量逐渐减少,到1949年荷兰农业合作社数量达到3150个,1992年合作社数量下降到851个,但市场占有率却大幅度上升。以花卉为例:花卉拍卖市场合作社由19949年的18个减少到1992年的7个,而市场占有率却由60%增至95%。 荷兰农业合作组织类型很多。大体上分为:信用合作社、供应合作社、农产品加工合作社,销售合作社、服务合作社。荷兰农业合作社结构基本上分为简单型和复杂型。简单型合作社结构为若干个从事同一种植或养殖的农户把自己的产品集中到市场出售,这种市场组织是靠参与农户(会员)缴纳会费支持并为同一组织的农户出售同类商品服务的非赢利性合作社。复杂型合作组织由不同地区同类农产品的生产农户以社员的名义参与组成,组织形式为董事会领导下的社员代表大会制。社员代表大会下设管理机构,为社员(会员) 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其中包括采购生产资料、出售产品,加工和筹备资金等。由此可见,今荷兰各农业协会均有完善的组织结构,强有力的市场规范能力和全程服务机制。 由生产者、工业委员会和商业委员会组成的合作社(或称农业协会)是政府与农业企业合作的重要形式。农业协会不仅是生产者和交易者的桥梁,而且还是双方相互利益的“保证人”。冰球额实现了服务体系、推广体系,检测体系,信贷体系、市场体系和信息系统的全程服务。同时,农业协会还在产业发展中积极涉足农业科普工作,起着政府和农民“中间人”的重要角色。 菏兰温室农业的发展趋向 目前,从事园艺生产的农户数量在减少,但农户的平均规模在稳步扩大。温室园艺是工厂化作业,非家庭工人的比例在增加,已占总劳动力的60%。 19921997年,从事温室园艺生产的男性工人在减少,而同期女性工人的数量却以每年0.8%的增长率递增。1987年到1997年10年间,荷兰的耕地的面积年递减率为0.2%,而温室园艺用地面积却有所增加,区域性布局也发生了变化:将具有较大温室比例的荷兰南部省份温室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生产,逐步缩小荷兰北部的温室面积。从事温室园艺企业和农户的投资走向也主要投向设施和玻璃温室。 保护地园艺种植占荷兰农业生产力的1/5以上,属于温室园艺类生产的大约有9000农户,其忠,近2/3专门种植花卉或盆景植物,1/3多经营蔬菜生产。近几年,盆栽和床培植物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切花面积略有增加。但温室蔬菜种植面积稍有下降。每户园艺温室的平均面积相对较大,并仍有继续发展的前景。 90年代中期以后,荷兰温室园艺在经历了不良发展之后,又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主要得益于收入的恢复和政府以节约能源、减轻环境压力和改善工作条件为重要内容园艺温室结构改造拨款计划。与此同时,荷兰政府正着手一项以增强竞争力为目标的调整生产和适应市场环境的温室种植重建计划。 重视环境保护是近年来荷兰温室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地表水污染法委员会的一般规定:未来几年,温室生产部门要加入对环境的投资,将实现环境有害物质对水和土壤的零排放。温室园艺部门正实施一项农业企业与政府间签定的能量保护公约,以减少二氧化碳向环境的排放。1993年,荷兰政府签署了一项针对多年作物保护计划,规定1993年到2000年间彻底抑制农业对杀虫剂的依赖,减少因使用杀虫剂引发的副作用。计划中期评估结果表明,杀虫剂的用量已明显下降。近十几年,荷兰的有机农业得到提倡和发展,合成化学杀虫剂和无机化肥的施用量在明显减少,1986年至1994年,有机农业耕作面积每年平均递增34%,有机农业产品价格日具竞争力。 荷兰农业经济和政治结构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政策自由化所决定,贸易一体化和国际化的趋势,特别是欧盟一体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速,国际上对荷兰农业体系的依赖与荷兰进口农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的份额将同时增长,农产品出口总额仍呈增长趋势,温室园艺的国际市场也将稳步持续发展.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4-30 20:50 , Processed in 0.06301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