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花友社区 花讯首页 健康养生 疾病防治 查看内容

小儿腹泻

2009-2-22 11:06| 发布者: 舒云| 查看: 130| 评论: 0|原作者: 佚名|来自: 中健网

小儿腹泻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以腹泻和呕吐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或夹有不消化食物为主证。小儿腹泻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前者包括肠炎、痢疾和霍乱;后者也称消化不良或单纯性腹泻。分轻、中、重三型:
  
  (1)轻型,无脱水及中毒症状,仅大便次数略为增多。
  
  (2)中型,有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大便次数每天10次以内,稀薄呈黄或黄绿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伴有发热。

  (3)重型,腹泻每日超过10次,有重度脱水或有明显的中毒症状。治疗原则包括调整和限制饮食,减少胃肠道负担;控制肠道内外感染,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和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预防:应注意合理喂养,饮食卫生。在急性水泻期间,应根据泄泻轻重,禁食8~12小时,可少量多次喝些糖盐水。饮食以清淡、稀软、少渣、少油、容易消化为原则。

  中医认为小儿脾胃薄弱,抵抗力低下,常因外感风、寒、暑、湿邪气,内伤饮食,或饮食不洁而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发生泄泻。临床分型如下:
  
  (1)伤食泄泻,症见突然腹痛腹泻,泻后痛减,泻下物形如败卵,或有不消化奶瓣或食物,嗳气酸臭,或欲呕吐,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脉滑。治宜消食导滞。

  (2)湿热泄泻,多发于夏秋季节,症见突然腹痛泄泻,泻下稀水样或带粘液样便,臭秽,口干烦躁,小便黄少,肛门周围发红,舌质红,舌苔色黄厚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止泻。

  (3)脾虚泄泻,症见久泻不愈,大便稀溏,或见食后作泻,色淡不臭,或大便时溏时泻,面色黄白,神疲倦怠,形体消瘦,睡卧露睛,唇舌色淡,舌苔白或少苔,脉沉缓。治宜补气健脾。

  (4)虚寒泄泻,症见大便清稀,甚则完谷不化,腹中寒痛,腹胀肠鸣,面黄肌瘦,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治宜温中散寒止泻。
 
  方1  藕楂泥

  组成:山楂5枚,藕粉适量。
  用法:山楂煮后去皮及核,用纱布过滤,加入藕粉中,拌匀,食用。
  功效:消食化积。
  主治:小儿腹泻因贪吃油腻而引起。
  来源:王明陵,等.疾病食疗900方.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9  

  方2  焦米汤  

  组成:大米适量。
  用法:清洁的米炒成黄色,按1:10比例,加水煮45分钟至1小时,过滤后顿服。
  功效:消食止泄。
  主治:小儿腹泻,腹胀,纳差,夜寐不安者。
  附注:焦米汤热量极低,汤中淀粉变为糊精,易于消化,火炒后一部分变为炭,有吸附作用。
  来源:王明陵,等.疾病食疗900方.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9

  方3  稀释牛奶

  组成及用法:新生儿或消化功能弱者:鲜牛奶2份、水1份。15天的婴儿:鲜牛奶3份、水1份。20~30天婴儿:鲜牛奶4份、水1份。常法喂服。
  功效:补虚益胃生津。
  主治: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或轻度肠道感染而引起的腹泻。
  附注:稀释可使牛奶中酪蛋白的浓度减低,凝块变小。
  来源:民间验方。

   方4  焦奶糕 
 
    组成:婴儿奶糕。
    用法:婴儿奶糕,做成细粉,炒成焦黄色。按一块奶糕8克加水45毫升、糖2克食用。
    功效:消食止泻。
    主治:适用于限制乳糖的病儿,如因病毒性肠炎引起的乳糖酶缺乏性肠炎等。
    来源:路新国,等.中国饮食保健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37

    方5  赤豆鹑蛋汤

    组成:鹌鹑蛋2个,赤小豆适量。
    用法:共煮,吃蛋喝汤,早晚各1次。
    功效:健脾止泻。
    主治:脾虚泄泻,纳差,腹胀,腹痛者。
    来源:梅玛力,等.中医小儿食物保健疗法.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89,145

    方6  鲜香椿叶饮

    组成:香椿鲜叶90克。
    用法:香椿鲜叶洗净,人锅加水2碗煎煮至1碗。每天1剂,每次1小碗,上下午各1次。
    功效:理气涩肠。
    主治:湿热泄泻,突然腹痛,泻下稀水样或粘液便,口干烦躁,小便黄短者。
    附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香椿煎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
    杆菌;伤寒杆菌等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杀灭作用。
    来源:游新建,等.家常莱治疗常见病.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22

    方7  健脾消食蛋羹

    组成:山药3克,麦芽3克,茯苓3克,山楂4克,莲子肉3克,鸡内金6克,槟榔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5克,加鸡蛋1个调匀蒸熟,再加适量食盐或白糖服,每日1—2次。
    功效:补脾益气,消食开胃。
    主治:脾胃虚弱,食积内停,食少难消,脘腹胀痛,大便溏泻,脉象虚弱等;或小儿疳积。
    来源:雷载权,等.中国食疗学·实用食疗方精选.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8,135

    方8  煅猪骨粉

    组成:猪骨。
    用法:猪骨煅粉。1~2岁每次1.5~2克,3—4岁每次2—3克,开水送服,日服3次。
    功效:健胃止泻。
    主治:脾胃虚弱腹泻,纳差,食后胀满,形体消瘦者。
    来源:梅玛力,等.中医小儿食物保健疗法.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89,145

    方9  马齿苋饮   

    组成:鲜马齿苋50克。
    用法:水煎服,日服3次。
    功效:清热除湿止泻。
    主治:湿热泄泻,泻下物呈稀水样,口干口臭,烦热者。
    来源:梅玛力,等.中医小儿食物保健疗法.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89,146   

   

    方10  鲜马齿苋大蒜饮

    组成:鲜马齿苋30克,大蒜15克。
    用法:鲜马齿苋洗净切碎人锅,加水适量,煎水1小碗,冲人捣烂的大蒜泥5克,过滤得汁。每日2次,每次用生大蒜5克捣烂与本饮一并吞服。
    功效:清利湿热,凉血止痢。
    主治:湿热泄泻,泻下粘液样便,发热口干者。
    附注:大蒜素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对葡萄球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炭疽杆菌、霉菌等致病菌都有杀灭作用。马齿苋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对痢疾杆菌的作用很强。因此,本饮对急性肠炎有一定疗效。
    来源:游新建,等.家常菜治疗常见病.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21

    方11  红萝卜煎

    组成:红萝卜250克,茶叶15克。
    用法:加少许红糖同煎服。
    功效:清热止泻。
    主治:湿热泄泻,发热口干,泻下粘液样便,小便短赤者。
    来源:民间验方。

    方12  山药泥

    组成:淮山药500克。
    用法:山药洗净,切成薄片,蒸或加少许水煮烂,用细筛滤过。佐食,1日3次。
    功效:健脾温肾。
    主治:脾胃虚寒,表现为慢性迁延型腹泻,腹部隐痛,喜温喜按,舌淡者。
    来源:王明陵,等.疾病食疗900方.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9

    方13  姜粥

    组成:炮姜5克,大米30克。
    用法:共煮粥,熟后去姜,加盐或加糖食。
    功效:温中止吐泻。
    主治:虚寒泄泻,腹中冷痛,喜按喜温,泄泻如水样。
    来源:王慕同.大众药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49

    方14  糯米固肠粥

    组成:炒糯米30克,淮山药15克。
    用法:共煮粥,熟后加胡椒末少许。加糖或盐食。
    功效:固肠止泻。
    主治:虚寒泻,腹中隐痛,喜热,口不渴,泻下水样便者。
    来源:梅玛力,等.中医小儿食物保健疗法.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89,146

    方15  莲实粥

    组成:莲子、芡实各5—20粒,糯米200克。
    用法:莲子、芡实煮烂以纱布过滤去渣,加入糯米煮成稀粥。
    功效:补脾养胃。
    主治:小儿久泻恢复时期。
    来源:王明陵,等.疾病食疗900方.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9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8-12 09:02 , Processed in 0.06339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