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癌症患者,气虚血瘀证较多。北京肿瘤防治研究所,研究了益气活血法配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带瘤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情况。研究认为,对于失去根治机会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时配合中药治疗,尤其是辨证基础上的中药治疗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选择了经病理学或组织细胞学诊断的晚期肺癌、乳腺癌或肠癌患者61例,统计软件设计的随机数表随机分为冶疗组(中药加化疗组)和对照组 (单纯化疗组)。治疗组34例(其中肺癌患者15例,Ⅲb期6例,Ⅳ期9例;肠癌患者10例,Ⅲ期2例,Ⅳ期8例;乳腺癌患者9例,均为Ⅳ期;存在1处转移者13例,两处以上转移者15例)。对照组27例(肺癌患者13例,Ⅲb期5例,Ⅳ期8例;肠癌患者7例,Ⅲ期2例,Ⅳ期5例;乳腺癌患者7例,均为Ⅳ期;存在1处转移者9例,两处以上转移者ll例)。全组初治患者12例,复治患者49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按常规化疗方案治疗。肺癌以诺维本加顺铂方案为主,肠癌采用顺铂加5一氟脲嘧啶加四氢叶酸钙的方案,乳腺癌采用紫杉醇加表阿霉素的方案。治疗组从第1个周期化疗开始口服益气活血方药(益气消瘕冲剂,方药组成:黄芪50克白术10克 当归10克川芎10克地龙10克莪术20克紫草20克)。 带瘤生存时间比较,治疗组(20.73±20.02)个月,对照组(11.93+5.08)个月。两组24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体重变化比较,治疗组体重上升(体重增加>2千克,并持续4周以上)者6例(17.6%),稳定(体重变化在2千克之内)者23例 (67.6%),下降(体重减少>2千克,持续4周以上)者5例(14.7%);对照组无l例体重上升,稳定20例(74-1%),下降7例(25.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实验室检查发现,,由于常规应用生白针剂及保旰药治疗,治疗后患者白细胞、血小板基本正常,血红蛋白治疗前和治疗后低于正常值者,治疗组分别为7例(20.6%)和17例(50.0%),对照组分别为4例(14.8%)和13例(48-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治疗组谷丙转氨酶异常者l例(2.9%),对照组异常者8例(29.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谷草转氨酶治疗组异常者4例(11.8%),对照组异常者4例(14.8%);血尿素氮指标治疗组异常者l例(2.9%),对照组异常者4例(14.8%),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中医气虚症状变化比较发现,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气虚症状、治疗组具汗出气短、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等症状明显减少,对照组则不变或加重。中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肿瘤的发生也一样。由于正气不足、客邪留滞、经络不通、瘀结而肿。研究人员针对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气虚血瘀证,在补气活血的经典方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加减组成益气活血的益气消瘕方,将原方黄芪用量改为50克,为君药。同时加白术,增加黄芪益气健脾扶正的作用。黄芪补气,莪术化瘀,两药合用,补而不滞,元气愈旺愈能鼓舞消除症瘕之力。紫草易赤芍,其药性相同且具抑瘤作用,并增强凉血解毒、消积散结止痛的作用。当归、川芎、地龙配合莪术活血化瘀起相须作用,同时紫草性寒可佐黄芪、白术之温,使本方药性平和、攻补兼施。临床观察结果表明,益气活血法不仅可提高疗效,减少化疗的毒副反应,而且可以改善患者的气虚症状,使患者体力状况好转,生活质量提高,带瘤生存时间延长。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5-2 02:03 , Processed in 1.03642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