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岭脑梗死指两条动脉供血区之间边缘带部位的缺血性损害,主要发生在半球的表浅部位,可以发生在大脑半球的单侧,也可以发生在大脑半球的双侧,但临床上以单侧较多见,发病率约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10%。其致病因素与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不同。最常见原因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压降低,或某一动脉干供血不足,使动脉近心端的供血尚可,而远心端的末梢边缘区供血降低,从而发生缺血梗死。
分水岭脑梗死常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临床症状和体征取决于损害的部位和程度,大脑皮层分水岭脑梗死常没有任何症状。前分水岭脑梗死指梗死带位于大脑前动脉、中动脉之间的表浅区域,表现为一侧肢体反复发作的麻木、乏力或轻偏瘫。后分水岭脑梗塞指梗死带位于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之间的表浅层,最常见的症状是偏盲,以及皮层性偏身感觉障碍。皮层下分水岭脑梗死,梗死位于大脑中动脉深浅之间,偏瘫症状较常见,并可有半数以上偏身感觉缺失。基底节分水岭脑梗死,即基底节区各组动脉血管之间的缺血梗死,常有单纯偏身运动及感觉障碍,亦可见单纯中枢性面瘫。 分水岭脑梗死仅靠临床症状诊断困难,CT检查是可靠的诊断方法。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5-9 03:02 , Processed in 0.16474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