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现代都市成功女性的代言人,不需要惊艳,不准备迎合,更不打算卖弄。从小到大,在她的世界里,凡是她觉得好的事情,总是被鼓励着去做。或者从小父辈们就知道,这个小姑娘对自己的要求远比别人对她的要求高得多。
见过鲁豫三次,在不同的场合,因为不同的事情。一次是在颁奖活动上,她任主持,一样的优雅、理性,一样的纤细、瘦弱,言辞不多,却绝对压得住场;一次是在现代城楼下的餐厅里,她跟朋友一起吃饭,不知道对方说了什么,她大笑着仰起脸——那几乎是我惟一一次看见她无所顾忌地大笑的样子,其他的笑在各种各样的镜头前成了一些叠加的重复;第三次,为采访而来,鲁豫的守时是出了名的,我们还没到,她已经自顾自地在化妆间开始打底霜了。 仅凭几面之缘并不能达到对一个人评头论足的地步,就好像一个朋友见过她之后,我们常常被表面的信息误导着。朋友曾在凤凰台工作过,相比较其他凤凰的主持人,他对鲁豫的印象谈不上好,因为鲁豫不属于他喜欢的那一类人:会照顾对方的情绪,待人那种自然,不管是冷还是热,都是她——一个不伪装,更无需伪装的她。只有一个真正懂得自己的人,才有可能成功。像她自己说的:“无论是事业上的成功,还是生活中的圆满,知道自己的长处,并且利用好这个长处,才可能获得理想的结果。” 自由的天性 今天,在整个华语地区,几乎不用再为介绍鲁豫或者陈鲁豫是谁而伤神了。作为凤凰卫视的当家主持,她在这份工作上可圈可点的地方得到了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观众的公认。这一点,她不会谦虚,为这样的事谦虚,不属于她的风格。“作为一个主持人,我做得很好。” 在关于她之所以能走到今天的成功要素里,努力、运气、机遇、综合素质,究竟哪些更为重要,她想了想说:“天性。一个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生下来就是注定的,你只有去做你擅长的事情,才可能把它做好。”而她的天性,她感激于从小未被压制的自由自在选择自己的喜好的权利。 因为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隔代之间的抚养大都伴着宠爱和溺爱而来,鲁豫小时候几乎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从她不经意间笑出声的表达方式里,多少能体会到两位老人当年的言语和行动。“在他们看来,只要是我想做的,就是可以做的,就是应该的,就是好的。现在看,很多事是不可以做的,好在我是一个比较规矩的孩子。” 长大以后,在所有个人问题的选择上,父母的不干涉,变成了成全她成就自我的另一道坦途。“只要是我做的决定,我父母都是绝对支持的,而且从来不会勉强我做任何我不愿意做的事。” 鲁豫的英语好是出了名的,对于她来说,当年学英语,纯粹是因为个人喜欢,“如果当时我喜欢考古,我相信父母肯定也会支持我报考考古专业。像我这样的个性,如果喜欢,就一定会去学,不考虑将来是不是好找工作,会不会有前途之类的事情。现在想想,我这样的个性也挺危险的。”从结果看,被鼓励的天性远比现在以功利的目的选择专业学习好得多了,在她看来,“喜欢做一件事,付出多少都不会觉得是付出,因为喜欢。” 改变的自我 如果是在西方,鲁豫的成功已经无需用太大的力气去证明什么,她的《鲁豫有约》可以维持一种样貌岁月长河般地播出下去,任她老一点,再老一点,那都是她的风格。但是中国不行,“一个节目刚播一年,就会有观众问,你们什么时候改版啊?也会有人说鲁豫停滞不前了。其实相比较,我并没有退步,我还是原来的我,但是别人进步了,就显得自己退步了。”所以,2005年年初,《鲁豫有约》进行全新的改版,加入现场观众的互动,也让她发挥的空间更大了。 鲁豫说她从来不惧怕压力和评价,因为所有外在对她的要求都没有她自己对自己的要求那么高那么苛刻。但是,努力并不能证明结果,有没有可能离开的问题似乎从她走红的那一天开始就没有停止过。关于这个问题,她并不掩饰。“我现在当然可以很坦然地说,我并不介意离开电视屏幕,如果2年或3年以后,观众不喜欢我主持的节目了,我会内心平静地离开,但是到时候,我是不是真的能做到那么坦然,我并不知道,也许会很失落也说不定。” 但是,改变还是在不断发生的。“以前工作的时候我特别坚持自己的主张,基本上,很多意见和主意都是我自己拿,比如一个采访对象,我觉得不好,我就会跟制片说,这个人我不采。最后,他们也能接受我的说法,因为如果一个采访对象,主持人没有感觉,出来的效果也不会好到哪去。但是,现在,我也会做一些让步,毕竟,电视是一个集体工作,对团队其他人工作的尊重也是很重要的。” 智慧的优雅 节目改版以后,变成了日播节目,她的忙碌可想而知,但是她说自己并没有外界想像得那样忙。“我们的工作是一阵阵的,忙完一段时间,剩下的时间,就可以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鲁豫的瘦按她书中的描述,基本上是控制饮食的成果,因为她不喜欢运动,“如果能坐着就不站着,我知道运动的好处,但就是比较懒。有时候也会强迫自己锻炼,比如瑜伽,不过总不能坚持。” 鲁豫有一副好皮肤,她的经验是每天晚上做足卸妆功课,凡是不需要上妆的时候尽量素面朝天。连美容这样的事,也体现着她自己自我的特点。“我不放心把自己的脸交到别人手上,基本上都是自己在家做护理,非常少到美容院。” 关于鲁豫的外表,很少有人用漂亮、美丽之类的字眼,她说相比较下,她并不喜欢漂亮这个词,她也不会用这个词去形容自己欣赏的女人。她说在节目之外,她很少会评价什么人,但是在曾经采访过的百多人里,如果一定要说,一下能跳到她脑海里的,会是章含之、梅志(胡适的妻子)、王小慧这类历经风雨,又笑面人生的女人。“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外表美丽内心坚强的女人更让我感动。”或者,这样的女人更像她自己。 在着装上,她也不喜欢过于女性化和华丽的衣服,不喜欢带有过多花边的修饰,简单又恰到好处的裁剪是她最喜欢的风格。对自己的评价,鲁豫希望自己是“优雅的、智慧的一个人”。这一点,相信没有人会怀疑。 生活中,至少在采访的现场,她跟电视上的差别不大,至少说话的状态差不多。在电视上该怎么样就怎么样,生活中也是如此。但是,对待生活的方式和她应对工作的方法却截然相反。那些关于她不知如何应对生活琐事的细节在她那本《心相约》里被她描述的生动而有趣。她曾经把煮米饭空想成一个艺术作品;常常在通宵几天工作后把家里弄得像个杂货场;甚至犯过不知道什么衣服需要干洗,什么衣服可以直接扔进洗衣机里去的常识性错误…… 这样的问题如果不是别人问起,她或者已经不觉得是个问题了。“我相信上天在一方面让你要强一些,另一方面就会有个平衡,要不然活着太累了。生活中的我是很粗心的。” 内心的应答 鲁豫的感情生活在她的书里包括结婚当时的各类报刊杂志上,都被大肆报道过。那种分开若干年后再次重逢的初恋情人,再续前缘的浪漫故事,给她的形象平添了一些圆满。这个社会,对女人的要求并不仅仅局限在事业或家庭的分庭抗礼上,那些双双得意,双双收获,不管真实的生活有多苦,至少表面上是这类两者兼顾的知识女性,常常被整个社会艳羡和追捧着。 而鲁豫,再加上那份久违的传奇,想在采访的过程中跳开这一关,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关于这一点,她并不愿意多谈,或者真像她自己说的,就是一些简单的家庭生活。我相信,鲁豫的幸福会是干脆的,因为她并不在乎事业家庭两者兼顾的成功女性的名声。在那段短暂的跨国婚姻里,她已经用行动表明了她自己对待感情和生活的立场:生活是不能用来展示和委屈自己的,更无法迁就。 她相信感觉,在她看来,无论生活还是事业都不可能按计划进行。“你碰到什么就是什么。如果你依然单身,说明那个人还没出现,用不着恐慌,也不必着急。像我就没什么目标和计划,你该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我觉得没有什么先做事、后成家的这种概念。孩子的事也一样,如果哪一天我想要孩子,我的内心自然会告诉我。” 这样的女人,懂得在需要争取的地方付出,在值得等待的地方静候,不委屈,不勉强,幸福也自然会青睐她。 鲁豫的幸福是干脆的,因为她并不在乎事业家庭两者兼顾的成功女性的名声。 在那段短暂的跨国婚姻里,她已经用行动表明了她自己对待感情和生活的立场:生活是不能用来展示和委屈自己的,更无法迁就。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5-3 09:27 , Processed in 0.65171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