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花友社区 花讯首页 花卉产业 产业纵横 查看内容

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的几个关键

2009-2-21 18:17| 发布者: 美好时光| 查看: 789| 评论: 0|原作者: 杨 波|来自: http://www.flowerscm.com

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的几个关键 

  注重开发新品种并加以保护

  笔者曾接待了五批日本官方组织的花卉考察团,在交流过程中,国外同行对我国花卉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新品种较少及品种保护等深感困惑。
  中国作为世界“园林之母”,虽然有着很多很好的天然资源,但却很少有专业机构和人员从事新品种研发,而国外同行来华考察时却能在深山老林中一呆就是大半天,痴迷于我们的野生花卉品种,恨不得多采集回家,用以新品种开发。目前国外的菊花、郁金香等品种,其原籍均在中国,却享有国外专利。培育新品种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需要技术和资金作保证,更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支持,并对新品种加以实质性保护。据了解,日本高知县一花卉种植者花了15年时间得到“火炎花”新品种,虽然投入的时间、物力、财力相当大,但新品种所产生的效益同样是巨大的。政府对新品种的保护是有法可依的。可是,我国虽然已有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并得到企业的响应,如昆明杨月季公司、广东大汉园景公司等都有新品种保护申请,且上报申请保护的花卉新品种数量逐年上升,但企业除了每年支付一定的保护费之外,又得到了怎样的保护呢?更多的可能还是企业实行自我保护。目前,国内花卉企业对新品种保护相当重视,但保护不够是目前阻碍国内花卉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加强宏观调控和引导消费

  虽然我国花卉生产面积、产量几乎占世界之首,但人均消费量却相当低,导致我们的花卉价格一路走低。应该说消费是阻碍国内花卉发展最主要的瓶颈。正因为如此,国内一些有实力的企业积极走出口创汇之路。而无论是内销还是外销,竞争主要靠价格,其次才是质量,低价格竞争势必产生恶性循环的后果。曾经有一位从事花卉生产达30多年的老农抱怨说:以前40多元一扎的非洲菊,现在才8元。由于大力宣传花卉业的高效益,农业结构调整之后,使得花卉种植面积无限扩张,而成本越来越高,产生的利润却薄之又薄,想放弃,但不种花又能种什么呢?谁来指导农民?
  确实,不通畅的花卉流转阻止了产业从生产到消费的良性循环。消费,有内销和外销,内销主要是集团消费和个人消费。虽然,我们经常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来衡量花卉的消费量,近年来不断上升的GDP确实也带动了花卉集团消费,但个人消费量却升幅不大,导致供过于求,价格直线下跌。引导消费,更多的是应当引导个人消费。目前通过花展、插花活动、节假日等确实促进了花卉消费,但对花文化的宣传与国外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相对于国外生产成本,国内还是有很大的投资价值,致使国外花商,特别是日本花卉企业频繁来华,而我们也确实需要借助外方投资提升自身实力。目前,上海、北京、广州、昆明、海口、青岛、大连、沈阳等城市是日本考察团比较关注的地区。最近日本冲绳县花卉园艺农业协同组合首次来华,用10天时间考察了除广州、海口以外的以上6个城市。冲绳县菊花专业合作社年产1.8亿支菊花,但由于冲绳经常受台风影响,故早在10年前就在印尼建立自己的菊花种苗基地,而在印尼基地的菊花种苗产量仅仅是全年用量的三分之一,由于看到我国花卉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投资和发展机会,因此他们此行主要考察我国专业菊花生产企业,寻求合作意向。考察团对我国的菊花产量之多十分惊讶,但整体质量却无法与日本抗衡,设施简单,特别在北方一些花卉企业,政府扶持力度大,但缺乏整体调控。如北京一花商,去年在日本考察花卉市场时,觉得自己生产的“神马”菊花与日本本土产的无法抗衡,曾表示放弃种植这一品种,但考察团这次去北京这家公司基地考察时,发现该公司种植的全部是此品种。日本考察团代表认为,中国的花卉企业对生产计划缺乏长远规划,喜欢一窝蜂,并缺少团结精神。他们觉得,今后日本花卉市场的菊花占有率并非是日本与中国花商之间的竞争,而是中国花商之间的互相残杀。他们认为,一旦中国的花商们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的话,对日本将是很大的威胁。

  花卉专业合作社是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的花卉从业者中农民占了很大的比例,且生产组织形式散而乱,低水平重复生产,缺少技术指导、销售渠道和具体规划,导致花卉质量整体提升不快。国外花卉专业合作社,不失为我国花卉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日本冲绳县花卉园艺农业协同组合以生产菊花切花为主,加入的农户每年要上缴年销售额的1%基本资金和6%运作基金, 1%基本资金作为合作社生存资金不断滚大,6%运作资金作为合作社开展日常工作的活动经费,如日常办公费用、召开会议、组织考察、提供技术和信息等服务,合作社负责人中有管理者和纯技术指导者,每年根据市场行情,不定期召开所有成员会议,对每年的种植品种、数量等作出详细的计划,一旦确定,将不再更改。在这一年农耕计划中,由合作社出面向政府寻求贷款,并承担农户的担保,提供种苗、园艺资材、技术、销售等生产一条龙服务,农户只负责生产,且成员间非常团结,若有不同意见,通过会议表决作最后的决策。
  目前我国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其中花卉专业合作社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最突出的要数云南,如玉溪的“红塔人”、昆明斗南的“翠华”、“绿景”等花农联合体,上海的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也达8家,其中上海胡桥扶郎花合作社已于今年6月成立,由上海大地种苗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文辉牵头。合作社主要提供信息、种苗、栽种技术并组织销售等服务。加入合作社的农民以单一种植品种者居多。上海胡桥扶郎花合作社已有会员58人,都以种植扶郎切花为主,合作社依托大地公司,会员主要采用公司的种苗,通过技术服务,生产达标后将由大地公司销售。这种公司+农户的销售模式虽然几年前就存在,但通过合作社组成一个整体,避免了随机性和盲目性,更有利于成员间的团结,利益共享。这种形式值得推荐和肯定。
  我国的花卉专业合作社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其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像上海大地公司,主要依托大公司,以种植大户为核心来带动农户;另一种是家族制,在云南较多见,由家族中一人负责合作社经营,带有很强的血缘关系。这两种经营方式,共同特点是分散种植,统一技术指导、信息服务、销售乃至出口,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一旦出现滞销,种植大户肯定以自己利益为先,先出售自己的产品,而家族制会缺少整体的把握性,包括市场信息、技术、产品发展等,最终会以压价的方式进行市场竞争。这两种形式均不利于整个花卉业的健康发展。
  虽然政府有关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出一系列包括提供开办费、信贷支持、保险服务等在内的支持举措,但专业合作社的良性发展归根结底还是靠其自身,这就需要协会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云南作为中国花卉的集中产地,又有现代化的花卉拍卖中心,尝试通过协会协调分别成立单一产品合作社,通过合作社进行品种分配、制订生产规划、提升质量,通过拍卖销售来逐渐垄断市场价格,农民整体种植技术的提升和发展意识的提高将会从根本上推进我国花卉业的前进步伐。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4-30 21:06 , Processed in 0.08044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