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花友社区 花讯首页 汽车知识 汽车资讯 查看内容

大众中国势力危倾 “诺亚方舟”正在变小

2007-10-24 09:58| 发布者: 迷你汽车| 查看: 9| 评论: 0|原作者: 佚名|来自: 中国经营报

        德国大众终于公布了2004年自己在中国市场的表现,销量和份额下降已成定局。两家大众企业在国内的占有率已经完成三级跳:从50%到30%,再到2004年的27%,其中挂大众商标的车型下降到23%,只有奥迪业绩表现差强人意。但大众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中国市场是目前能够挽救集团经营业绩的诺亚方舟。

  最后方舟

  从盈利水平看,2002年德国大众从上海和长春厂共分得70亿元人民币的利润,其中上海大众40多亿元。2003年汽车市场井喷,两个大众共生产了60万辆车,盈利水平以两位数增长。市场下滑的2004年还多生产了3万辆,其8%~12%的平均盈利率虽然在2004年受到价格战和库存的影响,但仍然排在了全年销售排名的第二位。

一汽大众高尔夫 参数/价格 评测/试车 车友会 更多图片

  两个大众基地犹如双保险,让大众集团在全球业务下滑的时候品尝到一丝甜意。

  尽管如此,大众的中国方舟也面临问题,居高不下的刚性成本和能够适宜市场的新产品短缺,使大众痛心的发现它的痼疾也已经传染到中国,加之为上海基地配套的企业不愿意降低成本,在华企业的病灶似乎更难医治。有外电称,德国大众汽车2004年在中国的销量较前一年下降了6%,市场份额也由一年前的31.7%下降至26.4%。

  成本病灶

  “辉腾光是开发费用就花了10亿美元,而多数消费者只认为它是一个放大的帕萨特。”在中国,虽然豪华车型辉腾没有生产,包括宾利在内的进口豪华车数量也不大,但是大众在全球盈利的下降却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投资的全线收缩,2005年,从应该向中国投放什么样的产品合适,到商务往来到底乘坐哪个公司的航班便宜,大众都在重新研究,力求精打细算。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合资企业的发展速度受到了制约。

  特别是在高端产品上,大众很难决定何时生产帕萨特B6,它很清楚豪华高档汽车卖不动,是自己近两年败走麦城的主要原因,由于钱都投在了高档车上,主打的低端产品研发不足,竞争力也跟着下降。现在,如果在中国盲目大搞高端产品,已经面临韩、日、美车型严峻挑战的普通轿车宝来、波罗和高尔夫就面临被对手打倒的危险,所以当务之急是提高中低档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

  一方面大众要引进新产品,比如基于A5平台的新款宝来和波罗。另一方面,上海的新发动机工厂要为PQ35平台的新车配装发动机,到底选择什么样的发动机合适也令人头疼,如果用新技术比如FSI,成本很可能又要超出预想,如果仍然生产成熟的发动机,会不会再次陷入消费市场“不拿最新产品”的质疑呢?

  深层原因

  大众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的霸主地位已经岌岌可危,但要完成在中国市场上的突围首先需要在自身做足文章。在大众本部,一项名为“全力以赴”ForMotion的经营计划已经悄然启动。根据该项计划内容,大众汽车将在2005年年底实现进一步削减20亿欧元成本的目标。

  但专家们对此似乎并不乐观。“利润下滑的直接原因可能是产品销售不畅、库存大量增加以及成本居高不下,但深层次的原因也许是大众对中国市场的理解出现了问题。”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咨询事业部总经理、著名汽车分析师陈育松认为。

  “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需要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对政策的准确理解和把握、以及价值链优化,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立于不败之地。”陈育松认为,和上海通用与广州本田不同,大众采取了新老产品共存的产品战略,可能会对产品和品牌管理造成伤害。“就像宝来是捷达的换代产品一样,如果大众在上宝来的同时停掉捷达,那么宝来既继承了捷达‘皮实耐用’的优点,又增加了‘驾驶者之车’的内涵,市场竞争力是否会增强?”

  当然,价值链的优化同样不可忽视。据陈育松分析,由于历史原因,大众的供应商和经销商渠道非常复杂,管理层级很多,这就无形中增加了经营和管理成本。2005年大众是否必须实施大刀阔斧的“外科手术”才能出现转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5-10 11:44 , Processed in 0.05971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