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咨询顾问史蒂文?芬克在《危机管理》一书中指出,企业主管“都应当像认识到死亡和纳税难以避免一样,必须为危机做好计划:知道自己准备好之后的力量,才能与命运周旋”。危机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的必修课程。 但在这次应对非典疫情中,很多国内企业还没有这样的危机意识和管理系统,以至措手不及。 危机如同SARS病毒一样,预防与控制是成本最低、最简便的方法,但它常常被忽略。对于危机,最重要的是要预防它的发生,并预见可能发生的危机。企业越早认识到存在的威胁,越早采取适当的行动,越可能控制住问题的发展。中国有句古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企业更当如此。平时多一些危机意识,制定种种危机策略,提高危机管理水平,在危机来临时才能镇定从容。 面对非典疫情,使国人对于“危机”二字有了切肤之痛。特别是对于企业界来说,很多人是第一次领会到什么叫“不可抗力”,尽管这个词在以往几乎每份合同中都会出现。 企业每日都要面对竞争,每个企业都想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取得竞争优势。以往人们在谈到企业竞争力的时候,只是考虑常规的竞争因素,如市场、消费者、竞争对手、技术水平、替代产品、政策和法律环境等等,而不把危机作为一种因素考虑进去,因为危机毕竟只是一种罕见的情况。但现在,危机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因为危机的不可预见性和破坏性是如此强烈,以至于“非市场原因的天灾人祸”能够使一个原本很有竞争力的企业突然死亡或者休克。 我们可以把企业营运时面临的环境分为常态和危机两种,在危机状态下,企业的管理是完全不同于常态的。一个在常态下有竞争力的企业,很可能在遇到突发危机时惊惶失措、土崩瓦解:相反,也有的企业在危机突然来临时,应对得法、临危不乱,甚至能够变坏事为好事。一个优秀的企业越是在危机的时刻,越能显示出它的综合实力。一个成熟的、健康的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区别就在于此。 企业竞争力是一种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实力,其中肯定应该包括针对危机的预警机制和应对措施,毕竟,在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中,哪一个企业也不愿意失去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5-3 02:45 , Processed in 0.06324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