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是世界知名的野生花卉资源宝库,有野生植物近3万种,居世界第3位。从低纬度的热带雨林、季雨林至高纬度的寒温性针叶林,从低海拔的阔叶林至高海拔的暗针叶林及高山灌丛、高山草甸,丰富的植被蕴藏了种类繁多、艳丽多姿的野生花卉。野生植物资源是我国花卉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源泉和保证。 资源保护和开发现状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植物的资源保护和引种驯化,资金上也给予了充分的支持。许多科研和生产单位从国外引进了不少抗旱、抗寒、耐热的植物种类,并在国内一些地区区域化实验、推广。但对我国的乡土植物却还没有充分重视或重视了但开发、保护措施不当。一些地区对个别市场需求量大的野生植物资源毁灭性采挖,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基本建设引发的人为破坏,导致我国一些地区野生植物资源总量下降,分布区萎缩,生境破坏,物种濒危程度加剧。甘草曾是西北常见的植物之一,由于大面积的药用采挖,加速了产地环境的恶化,山秃了,水干了。紫斑牡丹是我国独有的野生资源,国家2级保护植物,在自然界仅靠种子繁殖,而其种子萌发难度较大,一旦人为破坏,很难恢复。现甘肃省境内一些曾有野生紫斑牡丹分布的地方,已很难再觅踪迹。国家林业局历时8年,对生态作用关键、经济需求量大,国际较为关注、科研价值高的189种全国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摸底调查,结果显示其中104个物种濒危,秤锤树、光叶蕨、金平桦3个物种未发现,百祖冷杉等11个物种野外生存不足10株,猪血木、巧家五针松等12个种仅存11-100株。 导致资源破坏的根本原因 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本不应是相互矛盾、相互对立,资源开发导致的资源破坏和流失,根本原因在于开发者观念的偏差。 正确对待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资源开发和资源保护能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关键在于开发者的所作所为。转变观念,将科学和效益、开发和保护有机结合,克服急于求成的急躁心理,稳扎稳打,正确引导开发者,特别是经济落后、资源丰富地区的百姓和政府以发展的眼光来解决开发利用问题。在完成对野生植物的摸底调查后,国家林业局提出将积极支持野生植物培育利用业的发展,实现由直接利用野生资源为主向培育利用人工资源为主的战略转变,即人工繁殖、栽培野生植物,再加以开发,以保护原生状态下的物种和环境。这是适应目前我国资源保护和永续利用需求的合理政策,既能创收,增加农民、企业的收入,又保护了资源,可谓两全其美。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5-1 15:59 , Processed in 0.05961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