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是北京莱太花卉市场的常客,经常在鲜花丛中逛逛,心情特别愉快。后来工作忙了,难得有空闲去一次,但闭上眼睛也能想象出市场内那些多姿多彩的花儿。前两天,偶然兴起,又去了莱太花卉市场,却发现了一种别样的手工艺品——水晶花,也发现了一位出色的手工艺制作者——王春丽。
初识水晶花 水晶花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惊艳”,我觉得用这个词毫不夸张。初入眼帘的是一朵粉色的水晶玫瑰,粉粉的半透明的颜色,裹着金色或银色的花瓣镶边,是那样的通透,纯洁,一尘不染。又像是一个妙龄女郎,半羞半赧,精致的模样让人顿生怜爱之心。我本能地跟花拉开了距离,真怕把它碰碎了。这时,一个衣着讲究的女士笑盈盈地走上前来,仿佛是看出了我的心思一般,说:“这是水晶花,不怕碰,不信你试试。”我试探着伸手小心翼翼地取了一枝,才发现它很轻盈,原本以为它是玻璃质的,这时才知道是视觉欺骗了我。 水晶花早就在美国流行,后来传入日本,水晶花手工艺便在日本流行起来,每年都举办水晶花花艺作品展,并选择优秀者集结成册,进行发售。后来水晶花工艺制作由日本传入中国。 水晶花的主要原材料实际上是高级树脂,这种树脂都是由国外进口的,普通的一个单色的原材料树脂盒,进价需要百元人民币,而只能做10朵中型的玫瑰,所以售价也高。经介绍得知,这位热情大方的女士就是丽人行手工艺制作中心的老板王春丽。
王春丽北京创业 王春丽给人的感觉是个温柔的弱女子,苗条的身材,白皙的皮肤,说话时候总是含着淡淡的微笑。王春丽以前从事贸易工作,这是一个热门行业,薪水很高。她说,她之所以放弃原来的职业是出于对手工艺和花卉的无比热爱,她毅然选择了手工艺制作。 5年前,日本的水晶花花艺设计师来大连作宣传,王春丽参加了学习,可日本老师的课程很短,只有两天多的时间,除了留下的日语教学书和原材料外,一切都要自己去摸索。王春丽先学习日语,慢慢翻译书中的内容,并着手在家中制作水晶花,制作好的成品就拿到大连市的一些花店代销。虽然水晶花的价格比鲜切花贵一些,但由于水晶花制作精美,还是赢得了许多顾客,生意不断扩大。王春丽不满足于大连的消费市场,于是她把目光转向了消费潜力巨大的北京。 2001年,王春丽来到了北京,创办了“丽人行手工艺制作中心”。 “丽人行”的店名是王春丽自己起的,很美,也很有韵味,她谦虚地说自己不懂文学艺术,就结合着自己名字的最后一个字给花艺中心命名了。 王春丽的眼光是独到的,定位也是准确的,她和她的水晶花马上就吸引了众人的眼球,而且也赢得了效益。 谈到她制作水晶花的“秘诀”,她告诉我,主要是“用心”。她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细心揣摩水晶花的制作上…… 有些人认为小小的铁丝随便弯曲一下,然后蘸点树脂溶液,晾干后不就完成了吗?其实,看似简单的过程,却蕴涵了无尽的心思和艺术的创造。除了造型,着色也是一门学问,如何喷色,如何让色彩产生渐变,或者几种颜色混合能出现什么效果等等,都要“用心”揣摩。说话间,她伸出手给我看,她说,“开始做水晶花,手上磨出了血泡,特别疼,后来就磨成了茧,手变得皮糙肉厚了”。
丽人的梦想在延续 “丽人行”创办以来,虽然没有做过任何广告,但是不少人慕名而来,看过那娇美的艺术品,就永远忘不掉。王春丽一直想找一个志趣相投的合作者,她希望她的合作者能像自己一样执著地爱着花卉,爱好手工艺品,能够静下心来持之以恒地去研究水晶花艺,而不是只有三分钟的热度。她正考虑办一个学习班,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去满足那些上门求教的人。 现在她又把注意力转到纸黏土的工艺制作上。纸黏土的工艺也是从韩国和日本的书本里学来的。她拿出了一本日本纸黏土工艺制品的书,很认真地把一个纸黏土灯罩的图片指给我看:“你看,这就是纸黏土做的,摆在家里特别有生活气息。”纸黏土的可塑性非常强,比软陶的材质要高级一些,而且纸黏土塑造出花瓶、摆件、灯罩既时尚又有很强的实用性。她自己也尝试着做了一个纸黏土的娃娃摆在店面的橱窗内做为装饰,许多人看到都想买,但王春丽一直舍不得卖,当吉祥物一样珍爱着。她要等以后学的技艺更精湛了,再把纸黏土工艺品推向市场。 望着橱窗里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我相信,不久的将来,王春丽所有的梦想都将实现,她的手工艺品将渗透到消费者的生活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