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花友社区 花讯首页 花卉资讯 各地总揽 查看内容

锦江—金堂 “飞”出共赢

2009-2-21 14:06| 发布者: 美好时光| 查看: 65| 评论: 0|原作者: 陈泳|来自: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从工业“飞地”到农业“飞地”,从单纯的经济合作到教育、劳动、文化体育等全方位“牵手”,从2005年开始的锦(锦江区)—金(金堂县)合作无疑是我市区域合作中最成功的范例之一。据悉,依托各自的资源,两地在全域成都和统筹城乡的思路下找准定位,深入创新,不仅促使合作向全方位立体化纵深推进,其“飞地”模式还有效地解决了各自发展中的瓶颈,实现了“双赢”。

  工业“飞地”

  锦江  突破发展局限

  金堂  产业不断壮大

  对位于盐市口的九龙服装城,几乎每个成都人的印象都是“服装多,生意好,但空间太小”,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一个集服装(含配饰)设计、纺织、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大型工业园区——九龙服装工业园即将在金堂县崛起。今后,整个园区将达到1150亩,实现年加工服装近亿件(套),年产值达48亿元,年税收2.5亿元以上,成为九龙服装城的“大后方”。按照园区定位,锦江区动员总部区内希望扩张发展的企业将生产基地搬迁到金堂,由金堂县依法管理和服务,所产生的相关经济指标两地按比例进行分配。目前,该园区已经引进了10多家企业进驻,投资总额已超过2亿元。今后,这里将形成锦江区为研发、设计、销售总部,金堂县为生产、加工基地的模式,不仅为金堂县带来了项目,推动产业发展,还解决了企业在锦江区空间狭小扩展乏力的困难,最终形成两地政府和企业双赢的局面。

  九龙服装工业园,正是锦金工业“飞地”战略的典型之举。从2005年开始,两地依托各自的优势,在金堂县规划了“锦江—金堂工业园”,将锦江区引进但不适合在本区域发展的资金、项目,特别是机械、食品医药、建工建材等行业放到这个区域发展,由金堂依法管理和服务,所产生的有关经济指标按3∶7的比例分配。同时,锦江区还出资800万元,在金堂县建设了一个科技孵化楼。目前,该园区已经引进了10余家企业,投资金额上亿元。下一步,两地还将利用成渝经济圈、成德绵经济带的产业辐射作用,加强区域合作,继续推动以高科技孵化、冶金机械和食品加工业为主的产业建设。

  农业“飞地”

  锦江  扩大基地规模

  金堂  农产品找到销路

  每天清晨,从金堂县赵镇栖木河村都会驶出一辆辆满载着鲜花的货车——它们都是到锦江区高店子花卉市场的。其中有一些经过包装后还将出口到欧洲。“以前有订单可没地种,现在我们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干了!”从锦江区三圣乡前来租地种花的种植大户林天才告诉记者,自从在金堂租地种花后,不仅客户的需求满足了,每亩还可多收获1000元左右呢。

  与栖木河村一样,金堂赵镇一共有10000亩花卉苗木种植基地,而这些都是与锦江区高店子花卉市场合作的锦金“农业飞地”——由高店子花卉有限公司负责向金堂县农户提供适销对路的花卉品种种植计划,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农户按计划进行花卉种植,并按市场价回收。同时,高店子花卉市场还免费向金堂县提供花卉销售摊位,设立金堂鲜切花销售区并提供服务。目前,20余家业主已签订合同,投资近3000万元发展各类花卉2000亩左右,项目全部完成后将吸纳产业工人5000人以上。今后,这里不仅有充满浪漫气息的玫瑰园、灿烂的菊花园、纯洁的马蹄莲花园、婀娜摇曳的中国银柳之乡,还将拥有各种高科技温室大棚种植区,作为我市推进城乡一体化,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通过市场配置资源,高质量推进“三个集中”,加强区域合作的示范,这快“飞地”已开创出了多赢的新局面。

  “锦江区是我市最大的商业集中区,而金堂县是我市最大的农业大县,在农业‘飞地’上,我们的合作潜力巨大。”金堂县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据悉,通过土地承包、租用或入股的方式,两地共同打造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农业飞地”,一个个项目纷至沓来:春熙路街办为三星镇成功引进业主建设6000亩速生工业用材林和生态旅游基地;合江亭街道办事处引导辖区内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与隆盛镇政府一道建立了50余亩杂柑标准示范园;盐市口街道办事处在又新镇白鹤村建立了100亩规模的杂柑基地;督院街道办在青石桥海鲜市场和蔬菜早市安排了赵镇无公害蔬菜和沱江河鲜摊位;同时,在锦江区的协调下,金堂县优质农产品已逐渐进入了成都百货大楼、北京华联、人民商场等大型超市,并在各街道社区开设了专卖店,直接面向成都市民,逐步形成了城郊一体的农产品销售网络。

  人才“飞地”

  锦江  解决人才之“困”

  金堂  有了稳定的就业渠道

  周末了,在锦江区某单位搞园林绿化的金堂人王先勇带着给妻子和女儿买的礼物回到了位于白果镇的家——这个月不但发了工资,还领到了单位的400元先进个人奖金呢。“多亏政府牵线,让我在成都市有了这么一份稳定的工作,现在我每个月有固定工资800元钱,社保等福利也一应俱全,以后我还要更加勤奋,不辜负政府的一片心意!”他说。

  跟这些找到工作的金堂人一样,招到工人的用人单位也很满意。川妹子家政公司是两地招聘会上的“常客”了,他们告诉记者,金堂求职者的热情很高,综合素质完全能满足岗位需求,对于发展日益壮大的“川妹子”来说,正好是个人力资源库。“希望两地今后多多举办大型招聘会,最好一个季度开办一次家政专场,让更多农村大姐进城务工。”该公司负责人说。

  据悉,自2005年锦金合作开始以来,两地的大型招聘会已经开了好几次了,在锦江区的组织下,成都市的企业、单位一共给求职者送去了上万个岗位,截至目前已有5000余名有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就业,包括木工、打磨工、漆工、锅炉工、机修工、焊工等技术工种和家政、园林等服务型工种。同时,两地还进一步健全了信息交流、工作联系、就业培训资源互补、跟踪回访等工作机制,不仅实现了人力资源最佳配置,也搭建起劳务输出的桥梁。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强“锦江—金堂”就业互助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锦江区企业用工需求量大和金堂县优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近日锦江就业局和金堂就业局还联合签订了《“锦江—金堂”就业互助合作协议书》。双方约定,在年内建成锦江—金堂远程见工系统,每月定时开展远程见工求职招聘活动,实现求职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直接在网上面试,从而降低金堂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的求职成本,形成长效机制。

  “飞地”创新

  成立区域投资公司

  合作不再仅限于政府

  自2005年以来,锦江区和金堂县按照统筹城乡的思路,对“飞地”模式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但是,以往两地的合作资金主要由政府投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市场化运作的力度。在这样的理念下,两地进一步深化了区域合作的理念和范畴,在体制和机制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下一步将合股成立一个区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公司运作,解决两地合作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根据达成的意见,两地共同的投资公司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其中锦江区占6成股份,金堂县占4成股份。公司初期运作的资金将主要来源于锦江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后的土地价值级差,以及对金堂工业、农业合作区域内的土地整理获取。今后,锦江区将加快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将其辖区内的工业企业有计划、分批次地向金堂县进行梯度转移,实现自身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转移的工业企业将在金堂县的统一规划下进行技改、扩大再生产,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据悉,下一步公司将针对锦江、金堂的合作需要进行一系列市场化运作,以封闭运行方式向双方合作提供资金支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5-8 14:57 , Processed in 0.06046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