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孙玲玲)西藏自治区堆龙德庆县乃琼镇的蔬菜花卉农民营销协会是一个专门培训藏族农民科学种植蔬菜、花卉的民间协会。成立三年来,协会帮助当地藏族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使他们通过种植蔬菜和花卉实现了脱贫致富。 走进离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约10公里的堆龙德庆县乃琼镇,便可见一座座整齐排列的蔬菜、花卉大棚,尽显绿色生机。但在以前,这里的大多数农民都以种青稞为主,种植品种单一,生产方式落后。2004年,针对拉萨市场对蔬菜和花卉的需求,乃琼镇决定发展蔬菜、花卉种植业,增加当地藏族农民收入。乃琼镇蔬菜花卉农民营销协会就是在这时成立的。当地政府挑选了一些技术人员组成协会,负责传授给藏族农民技术,并帮助销售藏族农民生产的蔬菜和花卉。协会营销部门经理朱金山先生说: “一开始农户不愿意到协会来,然后由县政府相关负责人组织动员农户加入协会,当时有11户积极性高的农户主动加入了协会。他们到协会来了之后,通过培训,让他们学会了种植蔬菜。” 乃琼镇蔬菜花卉农民营销协会由堆龙德庆县的科技人员、乃琼镇的科技人员和当地的藏族农户组成,目前共有会员105名。刚开始,协会建立了11个蔬菜大棚承包给藏族农户,并负责对承包农户进行蔬菜种植培训。 洛次一家是首批承包蔬菜大棚的其中一户。当时,洛次对蔬菜种植技术一无所知,正犯愁时,营销协会的技术人员来了。洛次告诉我们: “协会从北京请了一个技术员,我跟他学了差不多三年左右。” 通过聘请技术人员、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等方式,乃琼镇蔬菜花卉农民营销协会帮助像洛次一样的农民种植户解决了技术问题。洛次承包蔬菜大棚的当年,就增加了5000元收入。掌握了蔬菜种植技术之后,洛次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又承包了几个大棚,将蔬菜种得越来越好。现在,洛次一家不仅盖起了新房,还购买了一辆小型货运车。 富起来的洛次首先想到的就是怎样说服更多的人也来学习蔬菜种植技术,经营大棚。通过他的介绍,越来越多的农户愿意到协会学习技术。藏族妇女索朗给记者介绍了她来协会种植蔬菜的经历。 “我到这里两年了,有一个大棚,以前在家也是种地,主要是种青稞,有时候也出去打工。以前打工种地收入不高,到这里之后,我自己承包了温室,一年内可以收入4万元左右。” 索朗在给记者展示自己的蔬菜大棚时始终带着喜悦的微笑,可以看出种植蔬菜给她家带来了不错的收入。 今年四十多岁的藏族妇女卓嘎有个上大学的孩子。由于家里贫困,她经常因为孩子上学需要钱而向邻居借。听说搞蔬菜大棚可以增加收入,卓嘎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了协会。卓嘎说: “现在种菜收入比以前好了,给孩子交学费没问题。我现在只有一个大棚,主要是种西红柿和青椒,我计划以后再多建几个大棚。” 据统计,目前,加入协会的105户农民,平均每户每年增加收入8500多元人民币,大多数人家都住上了新房。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乃琼镇蔬菜花卉农民营销协会已发展成为集花卉、畜牧、农禽等为一体的培训中心。协会的蔬菜种植基地年产蔬菜280万斤,已成为西藏自治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协会营销部门经理朱金山介绍说,协会基地有三个蔬菜品种已经被中国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绿色蔬菜,成为了品牌蔬菜。 “我们协会主要是生产无公害蔬菜。现在,我们的蔬菜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绿色蔬菜的有三个品种:圣绿西葫芦、圣绿番茄和圣绿青椒。” 记者还了解到,前不久协会与北京的一家公司签订了蔬菜购销合同,准备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将基地种植的绿色无公害蔬菜销售到北京。到那时,在北京参加奥运会的各国运动员,就可以吃到来自拉萨的新鲜蔬菜了,这也是基地蔬菜走出拉萨,走向全国迈出的重要一步。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5-1 01:49 , Processed in 0.10552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