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花友社区 花讯首页 花卉资讯 特别报道 查看内容

闹市可逛“绿岛”湿地公园 首期建设800多亩

2009-2-21 13:29| 发布者: 美好时光| 查看: 59| 评论: 0|原作者: 刘海健|来自: 广州日报

  规划中的上涌生态公园位于“万亩果林”的西部,东临广州大道,西临瑞宝村,北临逸景路,新滘南路和杨湾涌穿越其中。公园规划面积142公顷多(约2141亩),首期建设800多亩。

  不要以为湿地公园只能存在于远离城市的郊外,不久之后,广州市民有望在“家门口”观湿地、摘水果、游公园。海珠区计划在广州大道西侧,以政府租地等方式,把现有的“万亩果林”当中的一部分建设成上涌生态公园,通过疏浚河道、扩大水面、营造都市中的“绿岛”湿地景观。

  争取年内启动公园基础设施建设

  海珠区内1.68万亩果林保护区,作为广州市城市中心组团的重要绿化隔离带,被称为广州的“南肺”。但是多年来,随着环境污染、树龄老化、病虫害侵蚀等原因,果树大幅减产,品质退化严重。如何既保广州的“南肺”又保住果农的“饭碗”,一直是各方头疼的问题。海珠区区长姚奕生向本报记者表示,政府计划推广龙潭果树生态公园的建设模式,以向农民租地的形式保护果林,建设上涌生态公园(原名瑞宝生态公园)。

  “现在龙潭公园的第一期1200亩已经初步建成,我们马上要着手第二期的建设,同时争取今年启动上涌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来有可能还会在广州大道的东面建设东风生态公园。这样就能在不改变土地性质和功能的前提下,对果树进行一定的改造,从而达到更好保护的目的。”

  不过,姚奕生说,万亩果林的面积那么大,政府并不是全部都要搞成公园。把龙潭、瑞宝和现有的瀛洲等几个公园建设好后,其他的果林将按原生态保护起来,在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之间取得平衡。

 

  公园建设着重保护现有果树群落

  规划中的上涌生态公园位于“万亩果林”的西部,东临广州大道,西临瑞宝村,北临逸景路,新滘南路和杨湾涌穿越其中。公园规划面积142公顷多(约2141亩),首期建设800多亩,将在确保果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建设少量的观光休闲和游乐设施。

  公园用地范围内目前主要栽种了龙眼、黄皮、杨桃、番石榴、荔枝、香蕉等水果,其中黄皮、杨桃、龙眼、荔枝所占比例较大。由于环境污染日益恶化等种种原因,果林区果树结果能力下降,栽种面积逐渐减少,产量大幅下降,品质退化严重。其中荔枝树体普遍老化,产量低;龙眼长势较好,但密度过大,中间种植了大量黄皮,树龄多为盛果期结果树;杨桃有一定程度退化,产量低,果实小;番石榴在该区域内死亡严重,同时部分果林已被农耕地蚕食。

  有鉴于此,公园建设时将主要保护其绿色植被,同时保留长势较好的果树,集中保护果树群落,保护果林水岸特色。

  “洁污分流”疏浚河涌营造“绿岛”

  上涌公园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湿地和水系的建设。

  目前,公园果树区处于低洼地带,来自周边工厂和居住区的污水汇集,严重污染农业水源。而且河道较大面积被长期污染淤塞,基本不具备排洪能力,涨潮回流的自洁能力也因淤塞和河涌迂回而大打折扣。一方面,在短期内不可能完成全面的污染河涌截流,另一方面,全面的河涌截流又会截断果树保护区的有效水源,影响农业生态。

  因此,上涌公园的水系结构设计将采取“洁污分流”和高效生态水净化的方式,对原有河涌淤泥进行疏浚,在河涌交汇处,局部扩大水域面积,形成湖面,营造“绿岛”湿地景观。

  同时,利用原有的灌溉渠和潮道对于河涌水的迂回、沉降、生物处理等作用,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经过净化后的河涌水重新注入湖区,灌溉果树农地,多余的洁净水重新排回河涌,稀释并改善河涌污水。

  这样,通过对河涌进行局部引流、截流,形成相互独立的排污河涌和蓄水湖面。一方面通过湖体蓄水,使公园可以构成一个独立的生态水系循环,另一方面又可配合城市蓄洪需要,同时还可以养鱼,使湖面湿地和果树形成互利的“果树鱼塘”生态模式。

  两岸红荔果硕桨低

  公园建成后,市民将可沿着果林的灌溉河道,泛舟摘果,重现“两岸红荔,果硕桨低”的景象。公园内还将专门设置岭南水乡特色景区,构筑“荔枝湾”,配以竹楼小艇,使市民得以重温南国水乡风情。

  “以前果园是不能随便进去的,现在市民不用远离市区,就能划着小艇逛果园、摸鱼虾。”姚奕生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5-3 11:25 , Processed in 0.06248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