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北京奥运会足球比赛的四个京外赛区之一。八月七日至八月二十二日,十二场足球比赛在上海举行。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全力保障饮食用药安全,在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上海赛区未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上海市未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故或兴奋剂事件。 一份最新发布的北京奥运会上海赛区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报告,首次解密奥运上海赛事组织方高效优质服务背后的故事。有关人士表示,此次奥运会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任务的圆满完成,将为世博会的举办提供借鉴。 二十四小时监管阻风险 承办特大型国际赛事能出色地完成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任务,得益于上海市食药监局完善的保障工作体系与过硬的监管抽查能力。 据介绍,奥运期间,上海赛区共接待十一支男足、六支女足球队近八百名运动员、裁判员和官员等。由于比赛大多安排在晚上进行,运动员的一日三餐、赛前饮食和赛后夜宵都需要严格防止食品安全风险。食品加工准备时间从当日凌晨开始直到次日凌晨结束,其每日所需的食品监管几乎是二十四小时进行。 各国政要是保障的重点对象。奥运会期间,马来西亚最高元首、萨摩亚国家元首、瑞士联邦主席等纷纷来沪。监督员与奥组委随时保持动态联系,及时根据宾客的餐饮安排追踪保障。食药监部门对场馆内运动员休息室、VIP官员休息室及包厢中提供的三千余份食品和十八个售货亭中三十七种、二百余吨食品供应也进行了保障,确保了三十五万余观众的食品安全。 快速检测技术成“利器” 只要几分钟到十几分钟,食品的基本安全状况就可以得到确定。在奥运食品安全保障中,快速检测成为了上海市食药监局在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中的“利器”。 据悉,此次奥运会食品采购项目范围广泛,种类多。七月二十日至八月二十二日,上海食药监部门共开展食品及环节现场快速检测一万零二百五十八件,送实验室差检测一千二百五十一件,对各类不合格食品及时进行控制处理,对不合格的情况现场责令整改,排除了各类食品安全隐患。 上海食药监部门筛选出了六十余种合适的快速检测方法,使用先进的快速检测技术,对肉品瘦肉精、蔬菜水果农残等许多食品安全指标能够在短短的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就确定食品的基本安全状况。 “无缝连接”保安全 食品原材料运输需铅封,运输车辆和人员要核对,锅碗瓢盆要上仪器检测,每道菜的中心温度都有规定,一个半小时内吃不完必需处理掉,重点监控部位还装有视频探头“保驾”……为了确保参加本届奥运会人员吃得安全,上海市食药监、质检、农业和公安部门联手实现无缝对接,“编织”了极其严密的监控网。 据悉,上海赛区奥运食品原料采取了“点对点”的供应模式,全过程都有严密监控,严格执行可追溯机制。食品原料从基地运到宾馆的过程中,需在公安、食药监、供应企业三方共同在场的情况下铅封启运;运抵后,这三方需和宾馆方面的工作人员一一核对,全部信息正确后方能启封验收。 此外,上海设置还有五家检测机构,用精密仪器的专门“盯牢”食源性兴奋剂。肉、奶、蛋、养殖性水产等食品原料,在专用库房存放,贴封条加锁,并采样送检,需四家同时出具“没有食源性兴奋剂”的报告才可开封使用。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5-11 00:38 , Processed in 0.06628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