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Petunia 学名:Petunia hybrida 原产地:南美 科属:茄科矮牵牛属 特性: 多年生草本,常作一、二年生栽培。性较喜温,稍耐寒,在干热的夏季开花繁茂。忌雨涝,雨水过多,叶子容易出现病害,而且少花,直接影响观赏效果。晴天的观赏效果特佳。在杭州一般采用保护地条件进行栽培,用于大规模商品生产的矮牵牛,一般均采用种子繁殖。生产中常用品种大花型有“虹彩”、“梦幻”、“阿拉丁”、“依格”、“凝霜白边”“夸张”等系列;中花型有“名誉”、“梅林”、“交响乐”等系列;小花型有“幻想”等系列;另外尚有重瓣型、盆栽吊篮型等系列。矮牵牛是花坛花卉中色彩最为丰富的品种之一,有花坛“皇后”之美称,颜色包括红色、粉色、玫红、白色、紫色、蓝色、双色等,植株高度一般控制在20~25厘米左右。在品种选择上,虽然大花型的品种观赏效果在晴天非常美观,但抗雨性、雨后恢复能力不及中花和小花型品种。 播种育苗: 矮牵牛种子每克在10000粒左右,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保护地条件下,一年四季均可播种育苗,但考虑用花条件限制及高温对开花的影响,一般花期控制在“五一”、“国庆”,所以播种时间在10~11月和6~7月之间。播种宜采用疏松的人工介质,因种子过于细小,一般采用床播、箱播育苗,穴盘育苗须是丸粒化种子,可用288穴或128穴盘。播种前装好介质,浇透水,再播种,播后用细喷雾湿润种子。矮牵牛种子细小,播种不能覆盖任何介质,否则会影响种子发芽。介质要求pH值为5.8~6.2,EC值为0.5~0.75,经消毒处理,播种后保持介质温度22~24℃,4~7天出苗。 注意: 由于矮牵牛的苗期较长,温度偏低、水分偏干或偏湿、施肥过量等容易引起僵苗。 移植/上盆: 用288穴的育苗盘育苗,直接移入10~12厘米口径的营养钵。也可先定植于苗床上,再移入营养钵内,矮牵牛移植后恢复较慢,所以在上盆时应注意尽量多带土。 光照调节: 矮牵牛为阳性植物,生长、开花均需要阳光充足,夏季生产比较耐高温,一般只在移植后几天加以遮荫,缓苗,在整个生长期均不需要遮荫。 温度控制: 矮牵牛移植后温度控制在20℃左右,但不要低于15℃,温度过低会推迟开花,甚至不开花。在实际生产中,要求“国庆”开花的要在大棚内进行生产,避免在国庆前因温度低而影响开花。要求在“五一”开花的,也可在露地进行生产,但必须保证冬季霜不直接落在叶片上,否则叶片会出现白色斑点,影响观赏效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均采用保护地设施进行栽培。 栽培管理: 浇水始终遵循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夏季生产盆花,小苗生长前期应勤施薄肥,肥料选择以N、K含量高,P适当偏低。N肥可选择尿素,复合肥则选择N–P–K比例为15–15–15或含N、K高的,浓度控制在0.1~0.2%左右,水溶性肥料一般选择20–10–20和14–0–14两种,浓度在50~100ppm,浓度过高,特别在高温季节易造成肥害。冬季生产盆花,在3~4月勤施复合肥,视生长情况,适当追施N肥。 矮牵牛生产中一般不经摘心处理,但在夏季生产中因气温关系,一般主枝生长较快,需要摘心一次。矮牵牛较耐修剪,如果在第一次销售失败,可以再修剪一次,之后通过换盆,勤施薄肥,养护得当,一般不影响质量,仍可出售。 病虫害: 矮牵牛的病害主要是:苗期猝倒病(采用百菌清、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生长期茎腐病;主要虫害有菜蛾、蚜虫、青虫、卷叶蛾等,尤其在国庆花卉生产中较为常见。矮牵牛如出现蚜虫为害,不能用杀灭菊酯喷施,容易引进药害,影响生长。 出圃质量: 冬季生产的盆花,采用12厘米的营养钵,冠幅一般在20~25厘米间,株型整齐、饱满,开花一致;夏季生产的盆花,采用10厘米的营养钵,冠幅一般在15~18厘米间。矮牵牛可进行长途运输。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4-30 19:11 , Processed in 0.06440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