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比喻事到临头才开始行动。这种情况在近期应对体育考试中表现得更为明显,随着中考体育分算入总成绩,并且分数权重还有不断增加之势,临时抱佛脚进行体育“进补”的孩子越来越多。记者采访发现,这个寒假体育私教异常红火,记者在百度输入“中考体育培训”,竟然搜索出32万条信息,其中有不少是招考的广告。 加分催生体育“进补”热 “体育培训班我们已经开办三年了,往年也就是两个班,今年一下子就达到8个班。”北京体育培训网的陈祥建教练说。虽然报名费高达3000元,但报名的人还是挤破了门槛。1月31日这一天时间,陈祥建就要跑3个地方分别对几个孩子进行中考体育培训。 “我就担心小孩体育不过关。”李女士的女儿在读初三,成绩很不错,只是体育很差,800米跑、立定跳远等科目从来都不及格。“考试的技巧我们不懂,请体育家教,就当请个短期的健身教练。”李女士说。 “来参加培训的孩子,有的文化课成绩特别好,就是平时不重视体育锻炼。这个寒假就有这么一个孩子,学习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但体育只有5、6分。”陈祥建说。 体育不好要“进补”可以理解,但平时成绩好的学生也不放弃这样的机会。在陈祥建所带的私教培训班中有两个北师大二附中的孩子,平时体育成绩29分,为了拿到30分满分,还是加入寒假“恶补”的行列。一位家长说:“中考相差几分可能多掏几万元,不但经济代价很大,对孩子自身的心理影响也很大,一分都可能影响孩子的命运。现在,从文化课上提高分数很难,不如从体育上加分。” 增强体质是应考之道 “老师会根据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参考中学体育教学大纲,针对考试项目进行专项提高练习。”不少体育家教中心都这样说。那么通过寒假几天的“临时抱佛脚”来提高体育成绩,这和学校的教学目标是不是相悖?家长要到校外给孩子报体育辅导班,那校内的体育课到底能否满足学生中考体育的要求呢? 一位多年从事体育教学的体育老师说:“学校一周三节到五节体育课,其实只要学生认真上课,按照老师要求来进行锻炼,平常课堂测试的成绩一般都能达到优良,体育中考中大多数孩子也都有能力拿到满分。当然,个别情况如孩子天生有疾病或者体质确实太差,尤其是中小学生中经常出现的小胖墩,可能体育考试过关确实有困难。” 其实,家长之所以让孩子到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参加补习,一方面可能是孩子情况比较特殊,另一方面可能是家长平时过于关注孩子的文化课,对体育重视不够,迫于中考体育30分的压力才在考前临阵磨枪。要提醒家长的是,体育是需要长期锻炼和积累的,短期高强度的训练可能会适得其反。认真上体育课,听从老师的安排,另外在课余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这才是根本的应考之道。 别让体育滑入应试泥潭 事实上,为了应付考试而请家教恶补,这不是体育纳入中考的目的。 北京体育大学吕绍钧教授说,恶补体育应对中考有很大的弊端,体育不是短期效应,应当是长期的。将体育课纳入中考考试范围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督促学生将体育锻炼放在平时。现在的情况是,如果不算分数,很多学校毕业班干脆连体育课也取消了。 吕绍钧说,短期的突击训练是一种短视行为,虽然可能当时对于提高体育成绩会有帮助,但是容易造成运动伤害。比如立定跳远、实心球等都需要一定的技术,通过专门的训练,协调性提高了,掌握技巧后成绩自然会提高。但是对于初中生的年龄段来说,强化训练对健康是不利的。人体的机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突变的过程,“恶补”容易造成肌肉拉伤、骨骼损伤,尤其平时缺乏运动的学生,如果负荷强度过大,容易发生突发性的心血管疾病或者伤害事件,所以,“进补”手段达不到健康效果。 无疑,将学生的体育成绩计入总分并作为录取依据,以“考试指挥棒”来落实体育教学,这一规定的初衷是好的。不过,“真经”如果被念歪了,就非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徒然增加学生考试的负担,让孩子成为考试的机器。体育锻炼应该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而不是应付考试的工具。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8-20 08:03 , Processed in 0.10224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