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花友社区 花讯首页 花卉资讯 特别报道 查看内容

洋人在华植树造林第一山——塔山 景致优美

2009-7-16 14:04| 发布者: 美好时光| 查看: 71| 评论: 0|原作者: 佚名|来自: 农博网--齐鲁晚报

    塔山林密景美,已成为风景区。

    教堂青石上的绿苔,诉说着一百多年的过往。

  沿着蜿蜒的盘山路往塔山行驶,离塔山越近,就越感到惊喜:车窗外青山连绵,空气清新得令人心旷神怡,四周安静,不时有叫不上名字的美丽小鸟从路上飞过。

  不仅景色优美,位于费县城北的塔山还是一座颇具传奇色彩的山。1894年,德国传教士华德胜在这里首开中国人工造林之先河,如今的塔山,已成为一个山美水秀林丰的景区。

  塔山曾叫“洋山”

  在费县,许多人到现在还把塔山叫做“洋山”。

  塔山位于费县城北,因山峰陡峭如塔,故名“塔山”。1894年前后,德国天主教传教士华德胜来到这里传教,在山脚下建造了一座天主教堂,用作传教和居住之用。

  1896年,在塔山前白埠村一带传教的华德胜,看到塔山附近山场三面环山,两面泉水汇流,坡缓向阳,土壤肥沃,适宜植树,便通过一些教友,在原来1500亩庙地的基础上,又低价购买山场4000多亩,兴办起了林场。

  塔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导游王文超说,华德胜在此居住长达40年,而因为有洋人居住,很长一段时间里,塔山也就被人们称之为“洋山”了。

  塔山脚下,有一处古树环抱的小院,里面掩映着一座青灰石结构的欧式房屋,这里就是华德胜1894年利用原大庵寺而修建的天主教堂。一百多年过去了,如今,这座教堂的墙石上长满了绿色的青苔,但整个石质楼体仍完好无损。

  用弹弓射种子植树

  记者在寻找关于华德胜的相关资料时,发现关于华德胜其人的记载很少,有人不满他为了建造天主教堂,把原来的大庵寺僧人赶走,有人说他是“洋鬼子”。导游王文超的介绍里,华德胜懂西医,在传教期间曾通过行医治病在当地做了不少善事。

  而关于华德胜,最多的记载是他在塔山植树造林的事。1896年之前,塔山上的树多是自然生长的,没有现在这么繁密。从1896年开始,华德胜先后引进、种植了日本黑松、赤松、落叶松等树种。至今,塔山上还保留着百年前引进的落叶松和黑松林,其中落叶松是我国最早从日本引进的树种。

  当时,华德胜神父一面传教,一面雇村民造林,最初两年种下的树木均未成活。1908年,华德胜雇人在葫芦崖裸露的岩石上开凿水渠,引山泉灌溉,使树苗得以存活。至今,塔山国家森林公园仍沿用这个水渠进行灌溉。

  王文超说,华德胜在植树造林上很懂得使用科学。1932年,在栽植山顶的树木时,因为山高而陡,人无法攀登上去,更别说种树了。这时,华德胜想了个办法,把种子放在和好的小泥团里,然后雇人站在山腰用弹弓射到山顶上去,如今山顶的树木已经非常茂密。

  据介绍,华德胜在塔山植树造林共5000余亩。我国着名林学家陈嵘先生曾说:“中国之实行大规模的科学人工造林者,以此为嚆矢。”(编者注:嚆矢是指发射时声先于箭而到,故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开端。)

  经劫难林更密景更美

  一个世纪以来,塔山林场在漫长的发展道路上,饱经沧桑,几经劫难。

  1924年至1932年,土匪刘桂堂(刘黑七)盘踞塔山,烧杀抢掠,华德胜被迫逃离。1932年匪乱平定后,华德胜返回塔山,继续进行植树造林。1944年,为躲避日寇,华德胜再次逃离塔山,林区也遭受了严重破坏。

  1946年,林场由蒙山县政府接管,建立了山东省第二林场。后来又改名洋山林场等,1959年更名为费县塔山林场。

  新中国成立后,历代林业职工在这里奉献,为不断扩大造林面积,使森林覆盖率达到95%以上,山上山下一片绿海,峰顶崖畔万木竞秀。如今的塔山已被开发成为风景旅游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5-14 02:28 , Processed in 0.06517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