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活鱼宰杀后马上就吃味道鲜美、最有营养。其实恰恰相反,活鱼鲜吃并不科学。那么,什么时候吃营养和味道最好呢?鱼在宰杀后,虽然呼吸停止了,但体内还在进行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通常分为僵硬、自溶和腐败变质3个阶段。从以上3个阶段来看,活鱼的最佳食用时间是宰杀后2—6小时,即鱼肉僵硬阶段的后期、自溶阶段的前期。这时的鱼肉既鲜嫩味美。 我们平时在超市里购买的海鱼大部分都是冷冻的,这样的鱼并非不新鲜,由于它们在捕捞上来后,已经经过低温冷藏,延长了鱼的僵硬期,因此仍能保持味道的鲜美。 鱼在宰杀后,虽然呼吸停止了,但体内还在进行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通常分为僵硬、自溶和腐败变质3个阶段。鱼是人人爱吃的水产食品,几乎逢宴必有鱼,四季可食。鱼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极高,其蛋白质含量为**肉的2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鱼肉中富含丰富的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D和一定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鱼肉中脂肪含量虽低,但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鱼肉中的维生素D、钙、磷,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 祖国医学认为,鱼的食用和医用价值很高,但吃鱼要讲究对症,对症吃“鱼”才能显现出医疗作用来。 甲鱼:又称鳖、元鱼。味甘性平,全身均可入药。除肉外,鳖甲可滋阴潜阳,散结消症。甲胶还有补血、退热、消淤的作用。鳖血能滋阴退热,适用于肺结核病人。鳖头烧灰可治小儿诸疾及阴脱、肛脱。 鲫鱼:又名鲋鱼。味甘性温,功效为利水消肿,益气健脾,通脉下乳,清热解毒等,主治浮肿腹水、产妇乳少,胃下垂、脱肛等症。 青鱼:有补气养胃、化湿利水、祛风解烦等功效。食用可治疗气虚乏力、胃寒冷痛、脚气、湿痹、疟疾、头痛等症。青鱼所含锌、硒、铁等微量元素,还有防癌抗癌作用。 黑鱼:有去淤生新、清热祛风、补脾利水的功效,能补肝肾,治浮肿、脚气、疥癣等症。对妇女血虚体弱、月经不调以及病人术后恢复尤为有益。 鲤鱼:味甘性温,有利尿消肿、益气健脾、通脉下乳的功效,主治浮肿、乳汁不通、胎气不长等症。 草鱼:又名鲩鱼。味甘性温,有平肝、祛风、活痹、截疟的功效。古人认为,鲩鱼肉厚而松,治虚劳及风虚头痛,以其头蒸食尤良。 泥鳅:味甘性平,有暖中益气、清利小便、解毒收痔的功效。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很高,其滑涎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病后盗汗等症。 带鱼:可补五脏、祛风、杀虫,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皮肤干燥者尤为适宜。可作为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辅助疗法。常吃带鱼还可滋润肌肤,保持皮肤的润湿与弹性。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5-1 00:17 , Processed in 1.01196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