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移栽大树成活率较高 许多外国友人也加入植树活动 3月12日是我国第32个植树节,每年的这一天,广大群众都要走出家门,来到郊外、公园,参加声势浩大的义务植树活动。去年我区适龄公民980多万人次参加了义务植树,共植树7438万株,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7100万株的任务,当年新建义务植树基地及绿化点共500多处,面积40多万亩。今年,我区还要完成义务植树7100万株的任务。
让城里绿起来 “今年位于昭乌达路与大黑河交界处的石化公园,要动工建设,作为首府重要的出城口之一,据说全园规划面积200公顷。这可是件大好事,我们附近的居民再也不用愁没有溜湾儿的地方了。”昨日,家住呼和浩特市金桥景观花园的李新民激动地说。原来,呼和浩特市近年来紧紧围绕“一核双圈”的城市建设目标,以“三城同创”为抓手、“十年巨变”为依托,深入开展城市绿化工作。今年,呼和浩特市将重点建设公园、道路绿化、河道生态改造、社区庭院绿化以及出城口改造等工程。石化公园即大黑河生态公园就是其中的一项重点工程,拟投资1.34亿元,栽植乔木16万株,灌木100万株,以生态治理和生态恢复为主旨,通过生态景观建设,使周边环境以及大黑河河道生态环境得到优化和改善。此外,还要开工建设位于锡林南路延伸段,其前身为呼和浩特市园林局第二苗圃的锡林公园;建设总长为3.5公里的锡林南路南二环至世纪八路段的道路绿化建设;绿化道路总长为21公里的连接金桥开发区与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的城市快速通道——金盛路;绿化改造209国道市区段南二环至昭君博物院区段等。 采访中,一些市民反映,呼和浩特市作为首府城市,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市区内和小街巷的绿化改造效果不是特别明显。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回忆起十几年前中山路、呼伦路一带一到夏天绿树成荫的景象,就感叹不已。为充分拓展城市绿化空间,今年首府将着重对市区内小街巷和街头绿地进行细致、灵活的绿化改造。同时结合现状,对市四区范围内共100条小街巷进行绿化改造,其中赛罕区29条、新城区21条、回民区24条、玉泉区26条。 记者了解到,今年呼和浩特市将进一步对单位附属庭院和各小区进行全方位绿化改造。对于单位附属庭院绿化,采用大乔木、小乔木、灌木、花草等多树种结合的形式,创建优美的场所空间。对于新、旧小区的绿化建设和改造,结合屋顶花园和墙面垂直绿化等多种改造形式,配合丰富的绿化树种及植物造景方式,实现生态功能突出、人文环境和谐的小区绿化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规划,自2010年起,计划每年完成100处庭院绿化工程,3年内基本完成市区内庭院绿化工程。今年全市拟完成100处庭院绿化建设,完成22处旧小区绿化改造建设。
万人大造林成效显著 距北京360公里的乌兰察布市商都县是京津风沙源的重点治理区之一,这里地广人稀,土地沙化严重。为了攻下这块生态治理的“硬骨头”,北京军区进行“大兵团”作战,于2008年启动,计划每年动用植树兵力上万人,集中植树10天,共规划5年时间,绿化面积5.5万亩200多万株。目前,该工程实施两年来,共种植樟子松、花灌木等适合当地生长的品种52万株,植树面积1.8万亩,成活率达到90%以上。 为了组织协调好每年一次的植树大会战,商都县专门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总指挥,县长任副总指挥,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县委有关常委、政府分管副县长以及人武部长、政委和公安局长任副总指挥,县直相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军民共建绿化基地指挥部,全面负责基地绿化的组织协调和各项服务工作。指挥部下设专办组,按照各自承担的职责要求,精心组织逐项落实。为了全力配合部队高效完成植树任务,林业部门全力搞好规划设计和技术服务,提早完成绿化地块的划线定位工作,同时负责搞好任务分配,在绿化基地内,以连为单位设立标志牌,以方便部队官兵认领任务并及时开展工作。会战开始后,县里抽调技术力量,组成技术服务小组,采取包地块、包任务的办法,全面负责官兵挖坑的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确保挖坑质量;规划指导与基础设施建设组协调交通、建设等部门,对绿化基地的主、辅作业路进行认真整修。水利、电力部门抽组业务骨干搞好部队宿营地水电设施的安装配套工作,并成立服务小组,经常对部队施工现场及宿营地的供水电设施进行认真检查,确保部队正常用水用电和安全。每年这个季节置身商都,到处都是有关造林绿化的宣传标语,处处可见到全县干部职工踊跃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和为官兵服务的身影,全县营造的“民拥军、军爱民”的和谐氛围和鱼水情感染着每一个人。 如今,当人们走进军民建成的“万亩沙漠林”和正在建设的战场时,发现乔木、灌木已经成林成片,两年来栽植的各类树苗50多万株已经成为荒漠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当行进在商都县境内时,林区道路两边高杆杨树挺拔,丁香、大白柠条等林木郁郁葱葱,步入其中就犹如步入了一座森林公园。 义务植树面积达到600万亩 1981年,我区森林面积为2.34亿亩,森林覆盖率为13.21%。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到2008年我区森林面积为3.55亿亩,森林覆盖率已达20%。截至到2009年底,全区建有义务植树基地及绿化点共3500多处,面积600万亩。去年我区适龄公民980多万人次参加了义务植树,共植树7438万株,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7100万株的任务。今年,我区还要完成义务植树7100万株的任务。 采访中,记者发现,早先建立的义务植树基地已郁闭成林,一些成为城郊防护林体系的一部分,一些成为供人们休闲旅游的游览场所。如赤峰市的红山国家森林公园、南山生态园,呼和浩特市的乌素图国家森林公园、和林县百亭园,乌兰察布市的老虎山公园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全民义务植树成果,让人们乐在其中,也更鼓舞着人们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信心。 20多年来,我区全民义务植树累计参加人数已达2.76亿多人次,义务植树13.4亿多株,义务植树适龄公民尽责率达到80%以上。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推动下,全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24.83%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到6.6平方米以上。但是,自治区在巩固生态状况“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初步成果基础上,要保持林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绿化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特别是自治区有五大沙漠、五大沙地需要治理,还有1.7亿亩宜林地需要造林绿化,因此在加强林业重点工程的同时,必须强化公民义务植树和部门造林绿化工作。自治区为了推动义务植树活动,增强公民国土绿化意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义务植树条例》。该条例自今年2月份实施以来,把全民义务植树和国土绿化逐步纳入了法制化轨道,有利于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搞绿化的氛围。
村村都是小花园 春天的巴彦淖尔农村地区,桃红柳绿,如诗如画。“你们看,我们的村庄就像一座大花园,而我们的家就是一个个小花园。住在这样的环境中,心理可舒坦了。”杭锦后旗和平村一位姓王的村民夸起他们花园般的村庄时,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从2005年开始,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最先搞起“村庄绿化”工程,由政府和林业部门为各个乡镇提供苗木,乡镇安排村民整地、栽种,林业部门负责技术指导,树苗成活后,选举有责任心的村民管护,并适当付给管护费用。目前,仅杭锦后旗就有40多个村庄进行了绿化。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村民也自觉地投入到绿化建设行列中,在庭院内外、房前屋后栽花种树。 从2006年开始,“村庄绿化”工程在当地全面铺开。4年来,全市4000多个村庄中,1200个村庄完成了绿化。而且从今年开始,每年至少要完成100个村庄的建设任务。采访中,当地林业部门的负责人也表示,建设“绿色村庄”与村民绿化意识的提高分不开。如果没有村民的理解,不仅村民的个人庭院不会有绿,集体的公共绿化也会被破坏。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将林业作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全面实施环城、环镇、环村、环路的“四环”绿化工程,全力打造精品示范工程。几年来,全市完成集镇园区绿化53个、“生态家园示范引领型村庄”绿化105个、各级通道绿化3102公里,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牧区的村容村貌和农牧民的居住环境。 【记者手记】 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20多年来,我区各地不断创新机制体制,积极探索全民义务植树实现形式,公民尽责率稳步提高。可以说,义务植树已经成为中国适龄公民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定义务。但是,国家林业局也曾公布公民义务植树的尽责率,但是仍然有近半数适龄公民未完成植树义务。那么,如何确保让每个公民都能尽到自己的义务?这就要求加强对义务植树苗木的管理力度,认真制定、落实义务植树的各项管护措施等。此外,不能仅限于3月12日植树节这天才植树,要积极为群众自觉植树创造条件,尽最大可能提供植树场地、树苗,必要时还要给予技术指导,保证群众在适宜植树季节广泛参与,真正让义务植树成为社会常态。当前,正值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大好时光,愿我们每一个公民积极投身到义务植树的活动中去,给大地一片生机!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5-2 08:44 , Processed in 0.06906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