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金华茶花以其树形优美、花朵硕大、花色艳丽、花姿多变、花期较长的特色而闻名于世。据不完全统计,到2002年年初,全市种有茶花8000余亩,年产茶花2000多万盆,培育小苗300多万株,栽培品种300余个,年产值超过亿元。种植茶花已成为广大花农的重要经济收入。茶花主产地婺城区竹马乡全乡种植面积有3800多亩,茶花专业大户340多户,2001年全乡村民仅种茶花一项人均收入1600元,花农人均年收入超过8000元,该乡全年茶花销售额有4000多万元。1999年,金华市被农业部授予“中国茶花之乡”,2003年3月初国际茶花会议将在金华召开。十多年来,金华茶花产业的稳步发展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归纳起来共有5点。 转观念,找市场 金华茶花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此之前,茶花只是在产区少部分农户中零星种植,面积小,商品少,没有形成一个产业。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广大花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种植茶花,从而促使金华茶花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广大花农抓住机遇,顺应市场形势变化,努力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发展,从坐等顾客上门转变成积极向外开拓市场,采用运销代销、联合销售、零星销售等多渠道的灵活经营方式,把生意做到全国十多个省市。同时利用各地市场,使茶花直接同消费者见面,做到品种对路,价格合理,灵活销售,既繁荣了茶花市场,又促进了茶花生产。 抓创新,促提高 金华茶花界在认真总结“恢复发展阶段(1984-1986年)”和“快速发展阶段(1987-1992年)”的经验教训后认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做大做强茶花产业,才能使茶花产业健康稳步发展,于是就采取以下新举措:(1)大力引进和繁殖国内外名贵茶花品种。通过大桩嫁接,快速繁殖了一大批中高档品种,以满足市场所需和广大生产者之所求。(2)发展茶花绿化树种和茶梅。根据城市绿化、美化,提倡植树、栽花和种草三结合的新要求,和对茶花品种与茶梅需求量日渐增大的特点,广大花农培育出了“狮子笑”、“雪塔”、“大红金心”等一批适应性强的茶花品种以及茶梅品种。(3)开发茶花树桩盆景。金华研制茶花树桩盆景已有多年历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制作和培育的经验,现有2万多个野生红山茶、野生茶梅和油茶树桩。多姿多彩、绮丽幽雅的茶花树桩盆景得到了前国际茶花协会麦克唐纳主席的称赞:“金华的茶花古桩盆景是世界上第一流的茶花盆栽艺术。”由于不断创新,不断引进和培育国内外茶花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并将这些创新成果与市场紧密对接,从而促进了金华茶花产业有序发展和不断提升。 重科技,建种园 金华市各级政府把建立国际山茶花物种园作为新世纪做大做强茶花产业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4年来的努力,一个占地60亩、投资500多万元、种有国内外山茶花200余个品种的国际山茶花物种园已经建成。这个世界一流的国际茶花物种园是一部山茶属植物的分类教科书,是一所开展山茶花科研、进行杂交育种、培植新品种的研究所,是一所传授茶花培育技术、宣传普及茶花科技知识的学校。 重人才,育能人 十多年来,金华市通过农函大、培训班、讲用会、现场会、技术咨询和互联网等各种形式开展茶花教学,培养了一大批像林兆洪、方永根等人的茶花能人。林兆洪经过多年的苦心研究,培育出3个茶花变异新品种,其中“玉丹”、“华美红”两个新品种获得了国家林业局颁发的植物新品种证书;方有根通过多年刻苦努力,研制成功了茶花无土栽培技术,受到世界著名茶花专家、美籍华人沈荫椿先生的首肯。2002年他培育的10万盆无土栽培茶花已销售了7万多盆,剩下的3万余盆将在国际茶花会上亮相,以表达金华花农的一片心意。 建协会,重服务 金华山茶花协会成立于1984年。该协会成立不久,便积极开展山茶花品种的调查、整理、鉴别工作,为广大山茶花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并在1985年春季举办了全省第一个大型茶花展览,100多个品种,500余盆茶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扩大了金华栽培茶花的影响和金华茶花的知名度。尔后,该协会又在茶花的基地建设、品牌创建、营销网络建设、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和示范推广、科技知识普及和培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生产者及消费者的好评。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5-2 14:29 , Processed in 0.05534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