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没有人过来收购晚香玉,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了,单我一户就少卖五六万支。”天津市西青区中北镇晚香玉种植大户程民文谈起今年的晚香玉销售情况,一脸无奈。现在已接近晚香玉生产的末期,每支花的价格已跌到成本价0.3元。 天津西青区于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花协认定为“中国晚香玉之乡”,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北镇,现有晚香玉种植面积400亩左右,种植户30余个。与5年前的上千亩相比,面积逐年减少。 中北镇镇政府农村办的闫克响说:“这里生产的晚香玉每年至少有60%销往北京。由于生产难以集中,大多通过中间商从农户手中集货,再运送到天津和北京的花卉市场。今年北京没有客商过来收货,花农也很少主动联系对方。而天津的消费能力有限,所以农户只能以成本价出售,远低于去年同期的每支0.5元,而上个世纪80年代末晚香玉的售价曾达到每支0.8元至1.0 元。”由于与去年相比,今年收入减少了很多,一些农户已经开始不再种植晚香玉了。 在北京的莱太花卉市场,记者询问了鲜切花厅的20个摊位,其中有6家出售晚香玉,数量最多的一家不超过50支。华凌花卉的李华说:“天津的晚香玉品质不错,开花期长,植株也较为健壮。但我们销售的花三分之一都来自云南,因为云南生产规模大,成本较低。其余的是北京本地产品,今年北京晚香玉的种植量也不少。天津的晚香玉从去年开始就顶不住北京市场了,他们的种植成本高,在质量相近的情况下,天津的每扎(10支)批发价要高出1元至2元。” 中北人如何看待晚香玉进京之路越走越窄呢?闫克响认为,一是品种比较单调,当地生产的晚香玉一直是传统的单瓣和重瓣两种,缺乏竞争力。其次是产业化程度低,种植晚香玉是一项用工少、占地多、成本高的项目,以目前小家小户的生产模式,难以在降低成本上做文章。此外,近些年切花的种类越来越丰富,普及得也很快,晚香玉在插花中不及其他品种颜色和花型丰富,花朵所占的面积也小,消费者对其的喜爱程度有所降低。 程民文是中北镇曹庄村规模最大的种植户,种了20多年晚香玉,现有近2亩地。他说,这些年越来越不好做了。去年雨水多,直接影响了今年的出莛率,只能达到60%左右,往年至少能达到85%至90%。不过球茎经过这一年的蓄养,明年肯定能够获得一个好收成,但是市场情况就不好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