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江西省“中部崛起”,建设“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和“创建花园城市”,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战略方针的确定与实施,全省的花卉产业也开始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 今年1月至4月,江西省花协名誉会长卢秀珍、会长刘初浔、副会长周鑫群带队,分成三个组深入到全省11个市、17个县、7个区的61个花卉产地进行调查,为我们呈现了一个—— 截至2003年3月底,江西省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已达10411公顷(15.62万亩),销售收入7.41亿元,分别比2001年年末增长124.4%和63.2%,花卉出口额为120万美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已有花卉生产企业900余家,其中种植面积超过100亩以上的近200家,农户1.4万余户,从业人员已达6.3万多人。 全省现有花卉市场42家,其中赣州市12家,南昌市11家,其它地区19家。54家花卉营销公司和965家花卉零售店遍布全省各个城市和县区。 进入2000年以来,全省花卉种植面积以观赏苗木及地被植物增长速度最快,具有地方特色的盆栽花卉和树桩盆景及城市美化所需的花坛用花也有显著增长,鲜切花在南昌、九江、吉安、景德镇、上饶等高速公路、干线铁路连通的城市周边已经开始有小规模生产。 全省十多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从事花卉科研与产品开发,绿巨人、蝴蝶兰、芦荟、红掌、大花蕙兰、金边瑞香、虎舌红、大岩桐、海棠、月季、菊花等花卉的组织培养、快速繁育研究以及金边瑞香的 花期调控、圣诞花的矮化处理等技术研究已获得成功。 花卉业在奉新县、新建县、大余县和芦溪县都已成为支柱产业。新建县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已达1.3万余亩,其中双岭村2500多亩花木连续8年年销售收入平均在1300多万元以上,仅花卉苗木一项年人均收入 近4000元。大余县盆栽花卉面积2000多亩,年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已经超过全县的粮食总产值。一批花木大户正在逐步形成,花木产地不断集中,规模不断扩大,“公司+农户”模式正在兴起。奉新县花卉苗木基地2万多亩,有一半以上集中在罗市、会埠、赤岸三个公路沿线的乡镇。 一些地方和企业开始发挥自身优势,注重产品品牌的开发,如大余县紧紧抓住金边瑞香、虎舌红、富贵籽三个优势品种,做大做强。萍乡市利用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努力发展红花檵木、罗汉松和桂花、枸骨等花木品种。宜春市则利用低产油茶林改造,采用高接换种的方法大力发展山茶花,并发掘华木莲、乐昌含笑等木兰科植物资源。此外,南洋公司的蝴蝶兰、南昌市园林绿化服务公司的花坛草花、江西中和园艺景观公司的彩叶花灌木、庐山植物园的地被植物、崇义的竹盆景、寻乌的兰花、井冈山的杜鹃和寒兰、南昌的切花月季、德安的切花非洲菊等都已成为省内外的知名产品。 在花卉业发展过程中,各地都采取了相应的促进措施。萍乡市、宜春市相继把花卉产业的发展列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工程,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主任的花卉产业办公室。萍乡市政府拿出50万元专项经费发展花木业。宜春市制订发展规划,全市沿奉新至宜丰、320国道、105国道、铜鼓至修水4条公路形成4条花卉产业带,预计全市花木面积到年底将会从目前的3万多亩发展到7至8万亩。 为鼓励发展花卉苗木生产,吉安市出台了有关土地租赁、税费减免、种苗调运、采伐办证、放活经营、鼓励招商等6大优惠措施。奉新县把罗市、会埠等乡镇的千亩花木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冬季农田 水利建设项目,由县财政拨出专款,按照高质量田园化标准,把花木基地建成了样板示范田,调整土地流转面积达4800亩。 筑好了凤巢,他们积极吸引本地和外地的客商进驻园区发展生产。如宜春市奉新县激活了2000多万元的民间资金投入到花木产业,吉水县成功地把中外合资南洋花卉公司引进到科技示范园,鹰潭市余江县依托杭州蓝天园林集团基地核心区,计划发展10万亩花卉苗木基地。吉安由副市长带队组成招商引资团深入上海、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成功地招收了江苏常州武进县客商在泰和县建立基地400亩,台商欣兴花卉公司建基地560亩,浙江景天花卉种苗公司建基地800亩。 尽管与花卉发达省市还有差距,但江西花卉业正以开放的姿态向产业化方向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