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花友社区 花讯首页 花卉资讯 特别报道 查看内容

云南花卉产业走向成熟

2009-2-21 13:21| 发布者: 美好时光| 查看: 272| 评论: 0|原作者: 和 葵|来自: 中国花卉报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的云南花卉产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产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出口量逐年猛增。云南已成为人们公认的中国花卉第一大省,并引起世界花卉业界的关注。花卉产业的发展,为促进云南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两头在外 借力起步
  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采取的是“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即品种、技术从国外引进,产品绝大部分销往省外、国外市场。这种发展模式,较好地克服了产业发展初期品种、技术、资金不足的问题,使云南花卉业顺利地完成了从起步到发展到形成规模的过程。
  云南花卉产业起步的时候,国内市场出现了对花卉产品的需求迅猛增长的态势。然而,云南却没有自己的大宗商品花卉品种,没有成熟的花卉生产技术。按国际花卉产业界的经验,一般培育一个花卉新品种的周期需要6-10年,成熟生产技术的形成和产品的商品化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市场需求时不我待,云南花卉业的开拓者们作出了先借国外品种、国外技术发展花卉生产的选择。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在企业和花农的不懈努力下,从国外引进的各种花卉在云南这块沃土上扎下了根,开出了绚烂的花朵。“云花”不仅品质好而且生产成本低,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云南花卉很快就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生产也迅速扩张形成了规模:1994年,全省鲜切花产量达到2.1亿支,第一次位居全国第一,到2003年鲜切花产量已达到30亿支,连续10年保持全国第一,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50%左右,出口创汇也逐年猛增,2003年达到3040万美元。
  云南花卉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主要是因为抓住了国内外市场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而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充分利用了世界花卉先进国家几百年发展花卉生产积累的技术、经验和品种,站在巨人的肩上实现了自己的发展。

  实力渐强 走向成熟
  依靠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和优良的花卉品种,云南花卉产业经过10多年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实力。2003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5.9万亩,总产值42.1亿元;与此同时,企业和花农的实力也在不断增强,形成了一批技术水平优、设施装备好、专业化程度高、市场开发能力强的重点骨干企业和花农联合体,英茂、杨月季、海宇、丽都、隆格兰、明珠等一批企业的产品,已成为国内外市场抢手的名牌花卉。
  随着实力的增加,花卉企业和科研单位具备了在品种研发上投入资金和技术力量的能力,并且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在品种研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云南花卉企业和科研单位正式申报专利的花卉品种已有15个,其中,玫瑰‘冰清’已被批准成为我国大宗商品花卉中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此外,已成功驯化了乌头、景天、中国桔梗、老虎须等10多种云南特有的野生花卉,并且实现了商品化生产。可以说,云南花卉完全依靠引进品种发展的历史已经结束,越来越多的自有知识产权的名特优新花卉品种,将为“云花”大踏步走向世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与此同时,引进技术的本土化也有较快的进展。目前,云南花卉已在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本省气候、水土的具体情况,摸索出了一整套符合当地实际的花卉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采后处理以及设施运用的技术,并在生产实践中广泛运用;设施、设备以及花卉专用农药、化肥也基本实现了国产化。
  目前,云南花卉无论是产业结构的完整性还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都超过以往。“云花”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水平不断提高。云南花卉产业已消化吸收了引进的品种、技术,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术、管理模式,有了自己的花卉新品种。云南花卉产业正逐步走向成熟。

  花农增收 富民作用凸现
  高仓镇是玉溪市红塔区的一个近郊镇,全镇有耕地面积11470亩,种植花卉1954亩。全镇花卉总产值达到2889万元,占该镇种植业产值4660万元的62%,占农业总产值7110万元的40.6%。花卉产业成为这个镇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镇里的农户有的自己种花,有的到花卉公司打工,有效地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从而较大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像高仓镇这样的情况,在昆明、玉溪等花卉主产区还有很多。
  花卉产业的发展,为云南花卉种植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过去,在花卉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花农种植花卉每亩最高收入可以达到3-4万元。近年来,随着市场的日趋成熟和供求关系的变化,花卉价格日趋于理性,整体出现了价格下降的情况,但广大花农仍能通过花卉种植获得较好的收益。据调查统计,2003年,云南农民种植花卉每亩的净收入在4000元左右,远远高于粮食作物,也高于大部分经济作物。2003年,全省从事花卉种植的农户为21400户,获得的总收入达到10亿元,不少地区的农民通过种花走上了小康之路。发展花卉生产已成为不少地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增加农民收入的最佳选择。
  针对广大花农零散经营,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弱的问题,2004年云南开始引导花农发展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围绕花卉的生产和流通,经引导和帮助,一批专业性强、组织程度高、分配及时合理的花农合作经济组织已在全省各地出现。已成立的花农合作组织,在生产和市场销售两个方面,其产品都比零散农户的竞争力强,花农的收益普遍都有明显的提高。可以预言,随着花农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其生产能力和应对市场的能力必将得到提高,对更多的花农增收必将提供有力保障。

  产业升级 前景看好
  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一直得到了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支持花卉产业的发展,省政府近年来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产业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宽松的政策环境。2004年,根据花卉产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省政府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了促进产业全面升级的战略决策,确定了发展、富民、出口三大目标。省政府将通过壮大花卉产业规模、做好营销物流服务、提高花卉科技水平、打造“云花”品牌、扶持花卉龙头企业、鼓励发展花农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花卉标准化体系、加大花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进花卉产业的对外交流、多方增加对花卉产业的投入等10条措施,促进花卉产业升级。
  《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里明确制定了云南花卉业的发展目标:到2007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21万亩,花卉产业总产值70亿元,鲜切花产量45亿支,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为社会提供54万个就业岗位,带动相关产业产值12亿元,让3万农户走上小康之路;到2010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27万亩,花卉产业总产值90亿元,鲜切花产量57亿支,出口创汇1亿美元,为社会再提供50万个就业岗位,带动相关产业产值20亿元,再促进2万农户奔小康;到2020年,全省花卉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使云南成为引领全国的、亚洲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和出口基地。
  目前,世界花卉产销格局正在经历新一轮巨大的变化,亚洲、非洲的花卉新兴产区发展迅速,正逐渐取代传统花卉生产区域的地位。云南作为新兴产区的代表,日益成为世界花卉重要的生产基地,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家已将云南列为全国惟一的鲜切花重点生产区域,国内市场的增长也将为“云花”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市场支撑。
  过去10多年的发展,为云南花卉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再经过几年的努力,云南花卉业升级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云南成为亚洲花都的目标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变成现实。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5-1 19:37 , Processed in 0.12630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