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农民朋友喜欢用速杀并且让害虫“死光光”的农药,一些广告也如此诱导。中国农科院植保专家、研究员郑斐能提醒农民朋友:一袋烟的工夫就让害虫“死光光”的农药不一定是好药,它会诱发害虫的抗药性,农药使用量也将增加;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不容忽视。他认为对有害生物不要斩尽杀绝,只要控制在对相应植物不为害的程度就可以了。他说,植物源农药对环境对生态是比较安全的,用其生产的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也“一路绿灯”。 郑斐能最近在“全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新技术研讨会”上向记者说,从亿万年来生物进化的角度看,某种植物和相应的有害生物是相互制约、彼此依存、协同进化的。随着对生态环境的副作用日益显现,化学农药在国内外正面临大幅度调整,有严重副作用的品种正在被逐步淘汰,而植物源农药源于天然,与环境相容,可在环境中降解成简单的天然化合物。生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都规定可以使用植物源农药。它发挥的作用相应较慢,或者击倒的有害生物有一定的复苏率,但是不易诱发害虫的抗药性,有调节植物生长并促进植物提高代偿力等“软实力”。比如除虫菊的制剂,使用百余年了,没发现有害生物出现抗药性。它是复合成分,不像医用抗生素一类,是提纯的“最有效化合物”。郑斐能指出,中草药方就很少使用单一药材,它沿用几千年,其疗效至今仍受到国内外的高度评价。人类在抗生素和剧毒农药的研发上就走过弯路,“消灭一切害人虫”不符合辩证法,不能把层次较高的生物运动还原为层次较低的化学运动。向大自然学不好是要受惩罚的。 郑斐能介绍说,植物源农药在很多方面与生物农药性质相通,却与一般化学农药的区别明显。我国具有植物源农药的资源和研发优势,已经有苦参碱、除虫菊等制剂,除虫菊研发已经走在世界前列。除虫菊素属于广谱、高效、低毒无残留的绿色农药;它对危害蔬菜、果树、棉花、药材、花卉等的害虫击倒迅速;对哺乳动物无蓄积的慢性毒性;对土壤无污染,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荐的12种生物杀虫剂之首选。全世界现在每年有3亿美元的农药是除虫菊,美国是除虫菊消费的大户。农民朋友应该走出误区,尽量使用“环境友好”的农药。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讯网|花卉中国
( 冀B2-20050128号-14 )
GMT+8, 2025-5-2 01:27 , Processed in 0.06754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